成语拼音:shuō yī bù èr
成语解释:指说话算数;说了就不更改。
成语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,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説一不二
英文翻译:To be exact
说:[shuō]1.用话来表达意思:我不会唱歌,只说了个笑话。2.解释:一说就明白。3.言论;主张:学说。著书立说。有此一说。4.责备;批评:挨说了。爸爸说了他几句。5.指说合;介绍:说婆家。6.意思上指:他这番话是说谁呢?[yuè]同“悦”。[shuì]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:游说。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二:1.数目。一加一的和。2.序数:一穷二白。3.两样:不二价。
“说一不二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说一就不会变成二”,用来形容人言出必行、做事果断。比如一位父亲对孩子说:“周六一定带你去游乐园。”如果当天他推掉所有工作,准时兑现承诺,孩子就会知道——爸爸是个说一不二的人。
有人问:“为什么‘说一不二’在现代社会依然重要?”其实道理很简单。想象你网购时看到商家标注“假一赔十”,如果对方真的能做到,下次你还会选择这家店。这种言行一致的特质,就像人际关系的粘合剂,让合作更顺畅,信任更牢固。
职场中有个真实案例:部门领导在季度初承诺“完成目标就集体加薪”。当团队拼命达成后,领导顶着预算压力也要兑现。这种说到做到的风格,不仅提升了士气,还让他在团队中获得了“靠谱”的口碑。
值得思考的是,“说一不二”是否等于固执?我认为关键看动机。朋友曾向我借钱时说:“下月15号一定还。”到期时他即便借钱周转也要履约,这是守信用;但如果是为面子胡乱承诺,事后又做不到,就成了打肿脸充胖子。真正的说一不二,需要理性判断+责任心双重支撑。
如今数字时代,承诺的“保质期”似乎变短了。群聊里随口说的“改天聚聚”,邮件里写的“尽快回复”,常常石沉大海。但观察身边那些长期成功的人,你会发现他们有个共性:小到回复消息,大到商业合作,答应的内容就像钉在木板上的钉子——清晰可见,难以动摇。
最后分享个生活观察:小区菜摊的老板娘从不给客人抹零,但每天顾客络绎不绝。问起原因,买菜的大爷笑着说:“她说青菜两块五一斤,就真的足斤足两,从没偷偷掺过烂叶子。”你看,说一不二的本质,就是用确定性对抗世界的无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