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ǐ
  • èr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ǐ sǐ bù èr

成语解释:矢:同“誓”,发誓;二:二心。立誓到死不改变意志

成语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鸦头》:“瑥得鸦头,横施楚惊。既北绽,又欲夺其志,女矢死不二,因囚置之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至死也不变心

繁体字形:矢死不二

英文翻译:A dead arrow

矢死不二的意思

矢:1.箭:有的(dì)放矢。2.古又同“”:矢口抵赖。矢志不移。3.古又同“”:遗矢。
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二:1.数目。一加一的和。2.序数:一穷二白。3.两样:不二价。

成语评论

矢死不二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老派,但它的精神内核其实一直没变——指的是宁可牺牲生命也不改变立场或承诺。比如战国时期,一位将军在城墙上高喊:“纵使敌军压境,我亦矢死不二!”这句话背后不仅是个人气节,更是对家国责任的坚守。
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“一根筋”的忠诚吗?看看那些坚持原则的职场人吧。某公司高管面对商业贿赂时公开表态:“质量把关是我的底线,矢死不二。”这种选择看似吃亏,却维护了企业的长远信誉,反而赢得了更多合作机会。

更有意思的是,这个词还能用在朋友关系中。小张帮朋友保管重要文件,后来朋友意外离世,家属完全不知情。即便没有任何监督,小张仍守着文件五年,直到找到合法继承人。他说:“答应的事就得矢死不二,这是做人的基本。”这种现代版的“守诺”故事,反而比古代战争场景更触动人心。

个人认为,当代社会虽然推崇灵活变通,但某些核心价值仍然需要“矢死不二”的坚持。就像科研工作者为验证某个数据反复实验数百次,艺术家为作品细节修改数十稿,本质上都是对初心的守护。这种选择可能会延缓成功速度,却能让成果经得起时间考验。

换个角度看,“矢死不二”并非要人盲目固执。有位创业者在产品定位上三次调整方向,但他对“解决用户真实需求”这个核心理念始终矢死不二。这种动态平衡中的坚持,反而比僵化执行更有智慧,毕竟真正的忠诚应该献给正确的价值观,而非某个具体形式。

观察身边那些活得通透的人,他们往往在某些关键选择上异常坚定:有人拒绝高薪跳槽只为完成手头项目,有人坚持十年资助山区学生。这些现代生活中的“矢死不二”,让抽象成语变成了可触摸的精神力量,证明传统智慧永远不会过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