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àn chuān gǔ jīn
成语解释:贯穿:贯通,通达。把现在和古代联系起来
成语出处:宋·洪迈《夷坚丙志·赵和尚》:“至于贯穿古今,精练吏事,于天下文官实为第一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把现在和古代联系起来
繁体字形:贯穿古今
英文翻译:Throughout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
贯:1.穿;贯通:如雷贯耳。学贯古今。2.连贯:鱼贯而入。累累如贯珠。3.旧时的制钱,用绳子穿上,每一千个叫一贯:万贯家私。4.世代居住的地方:籍贯。乡贯。5.事例;成例:一仍旧贯。6.姓。
穿:1.破;透:把纸穿了个洞。水滴石穿。2.用在某些动词后,表示破、透或彻底显露:射穿。磨穿。看穿了他的心思。戳穿阴谋诡计。3.通过(孔洞、缝隙、空地等):穿针。穿过森林。从这个胡同穿过去。4.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:穿糖葫芦。用珠子穿成珠帘。5.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:穿鞋。穿衣服。
古:1.古代(跟“今”相对):远古。厚今薄古。2.经历多年的:古画。古城。这座庙古得很。3.具有古代风格的:古拙。古朴。4.真挚纯朴:人心不古。5.古体诗:五古。七古。6.姓。
今:1.现在;现代(跟“古”相对):当今。今人。厚今薄古。古为今用。2.当前的(年、天及其部分):今天。今晨。今春。3.指示代词。此;这:今番。今次。4.姓。
成语为什么能活到今天?它们像口袋里的硬币,虽然轻巧,却能买来千百年的智慧。看看《战国策》里的"画蛇添足",当年用来劝人别做多余的事,今天用来吐槽甲方反复改方案,跨越两千年的场景竟如此相似。这或许就是语言的魔法——把复杂道理装进四个字的锦囊。
古人的成语和现代生活有关系吗?清晨刷短视频时,你或许会刷到"朝三暮四"的猴子。宋朝人用这个成语讽刺目光短浅者,现在用来形容善变的伴侣或反复的政策。语言学家发现,超过60%的成语仍在日常交流中活跃,像"破釜沉舟"在创业圈的热度,甚至超过了它在楚汉相争时期的传播量。
成语会不会跟不上时代?去年某科技公司把"水到渠成"写进产品发布会,比喻技术积累到突破的必然。有趣的是,他们同步推出了"云端种田"的谐音梗营销——谁说老成语不能穿新衣?在我常去的脱口秀俱乐部,"刻舟求剑"被改编成段子,讽刺那些死守过时规则的人,观众笑得前仰后合。
从竹简到手机屏幕,成语的生存秘诀是什么?它们就像文化基因的压缩包。当你说"胸有成竹",脑海里自动加载文同画竹的故事;说"青出于蓝",荀子的劝学篇便在字缝间浮现。这种跨时空的默契,让不同年代的人共享同一套思维快捷键。我常建议年轻朋友在简历里用成语点睛,毕竟"一石二鸟"比"同时达成两个目标"更有记忆点。
未来的成语会是什么模样?直播间里正诞生着新四字词:"键盘侠客"形容网络杠精,"奶茶续命"描摹都市青年。这些鲜活表达或许会在百年后成为新成语,就像"守株待兔"从农耕社会走入现代办公室。语言长河永远流动,但河床下的鹅卵石始终在闪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