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án
  • ér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è rán ér nù

成语解释:形容大怒。火冒三丈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: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;用于人发怒

繁体字形:赫然而怒

英文翻译:Furious with rage

赫然而怒的意思

赫:1.显著;盛大:显赫。煊赫。2.姓。3.赫兹的简称。1秒钟振动一次是1赫。

然:1.对;不错:不以为然。2.指示代词。如此;这样;那样:不尽然。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3.然而:此事虽小,然亦不可忽视。4.副词或形容词后缀:忽然。突然。显然。欣然。飘飘然。5.又同“”。
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
怒:1.生气;气愤:发怒。恼怒。2.盛大:怒潮。狂风怒号。山花怒放。

成语评论

赫然而怒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有气势,但具体该怎么用呢?举个例子:领导发现有人偷偷修改了项目数据,当场拍桌而起,赫然而怒,吓得会议室鸦雀无声。这里用“赫然而怒”比单纯说“生气”更传神,因为它强调了情绪爆发的突然性和强烈感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勃然大怒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两者都描述强烈愤怒,但“赫然而怒”更突出“瞬间爆发”的特点。比如看到孩子故意砸坏传家古董,爷爷赫然而怒——这里用“赫然而怒”就比“勃然大怒”更能体现事件触发的即时性。

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需要制造戏剧冲突的场景。比如小说里描写反派阴谋被揭穿时,用“赫然而怒”能让读者脑补出人物青筋暴跳的画面。不过要注意场合,要是形容朋友弄洒了奶茶也“赫然而怒”,反而会显得夸张好笑。

有意思的是,现代人表达愤怒的方式越来越多元。现实中我们可能更多用“当场炸毛”“气到裂开”这些网络用语,但“赫然而怒”在正式文书或文学创作中依然保持着独特的生命力。就像老式钟摆虽然不流行了,但挂在博物馆墙上照样能让人感受到时间的重量。

再想想东西方文化差异。英语里“fly into a rage”算是近义词,但中文成语自带典故韵味。下次看历史剧时不妨留意,那些朝堂上“赫然而怒”的戏码,是不是比现代职场剧里的吵架戏更有文化厚度?这种语言差异恰恰是汉语的魅力所在。

最后提醒大家,使用这类成语就像往菜里撒辣椒——适量提味,过量呛人。要是工作报告里连用三个“赫然而怒”,估计上司真要对你“赫然而怒”了。语言终究是工具,用得恰当才能让表达既生动又不做作。

赫然而怒的造句

  1. 造句 那大汉赫然而怒,一脚把桌椅踢翻,喝道:“好小子,当真不怕死么?”。
  2. 造句 那少女赫然而怒,冲着树林里疾言厉气道:“你们还不快给我滚出来。
  3. 造句 风揉雪看到这赫然而怒,这是赤.
  4. 造句 旋旎门众人赫然而怒,身为门主的白蕙再也忍耐不住,横眉瞪目道:“老贼!休得猖狂!看剑!”。
  5. 造句 王翔听过小嘎惨况,握拳透爪,赫然而怒,气得三尸暴跳七窍生烟:“太过分!明摆着欺负小么,想我横行于世的时候也没这么卑鄙。
  6. 造句 言罢赫然而怒,刚要再打,那边莫放却大声笑道:“太华山的牛鼻子们就只会欺负年轻人么?”。
  7. 造句 独目鹰听完赫然而怒,却又不敢声张,只得让到一边拱手笑道:“既然阁下救定了她,我兄弟二人便就此告辞,山不转水转,后会有期。
  8. 造句 作响,浑身上下都弥漫着狂暴的气息,就像一头噬血的野兽,赫然而怒。
  9. 造句 林冲仅剩的一个心腹小弟徐彪看着林冲脸上,还有胸前那一抹妖冶的红,赫然而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