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è hè zhī míng
成语解释:赫赫:显耀盛大的样子;名:名声。非常显赫的名声
成语出处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傅叚传》:“故当时无赫赫之名,吏民久而后安之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名声大
繁体字形:赫赫之名
英文翻译:The name of hehe
赫:1.显著;盛大:显赫。煊赫。2.姓。3.赫兹的简称。1秒钟振动一次是1赫。
赫:1.显著;盛大:显赫。煊赫。2.姓。3.赫兹的简称。1秒钟振动一次是1赫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名:1.名字;名称:人名。书名。命名。报名。给他起个名儿。2.名字叫做: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。3.名义:你不该以出差为名,到处游山玩水。4.名声;名誉:出名。有名。世界闻名。5.出名的;有名声的:名医。名著。名画。名山。6.说出:莫名其妙。不可名状。7.占有:一文不名。不名一钱。8.a)用于人:三百多名工作人员。录取新生四十名。b)用于名次:第三名。9.姓。
“赫赫之名”这个成语,大家可能听过但未必深究过。它究竟指什么?简单来说,就是形容一个人的名声非常显赫、广为人知。比如提到诸葛亮,我们会想到“智慧的化身”,他的“赫赫之名”不仅来自《三国演义》的故事,更源于他真实的历史贡献——辅佐刘备、制定战略、发明木牛流马,这些事迹让他的名字跨越千年依然响亮。
有人可能会问:名声显赫一定是好事吗?其实未必。明朝的严嵩曾权倾朝野,一时风头无两,但后人记住的却是他贪腐弄权的骂名。这说明“赫赫之名”本身是中性的,关键在于是靠什么获得。就像当代的袁隆平院士,他的名声建立在解决粮食问题的实际贡献上,这样的“赫赫”才真正值得敬佩。
有趣的是,互联网时代给“赫赫之名”带来了新变化。十年前某位网红可能因为一段魔性舞蹈爆红全网,但三个月后就被遗忘。这让我想到:流量堆砌的“名声”就像沙滩上的城堡,看似壮观却经不起风浪。反观敦煌研究院的修复师们,数十年默默无闻地守护壁画,直到纪录片播出才为人所知——这种厚积薄发的名声,或许更接近成语的本意。
个人看来,“赫赫之名”不该成为人生目标,而是专注做事后的自然结果。就像老家巷口的张师傅,修了三十年自行车从没打过广告,但方圆五公里的居民遇到车链脱落都会说:“去找那个赫赫有名的张师傅准没错。”这种扎根于日常的口碑,反而比某些刻意营造的虚名更有生命力。
若问如何判断名声的价值,不妨看看它带来的实际影响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时没想过成名,但这个发现让全球数百万人免于疟疾威胁。当名声与改善他人生活的价值挂钩时,“赫赫”二字才真正闪耀。下次听到某人的“赫赫之名”,或许我们可以多问一句:这名气背后,究竟沉淀着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