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è hè wèi wèi
成语解释:赫赫:显耀盛大的样子;魏:通“巍”。显赫高大的样子
成语出处:唐·欧阳詹《回鸾赋》:“神其精而杰其质兮,赫赫魏魏以昂昂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赫赫魏魏
英文翻译:Hehe Weiwei
赫:1.显著;盛大:显赫。煊赫。2.姓。3.赫兹的简称。1秒钟振动一次是1赫。
赫:1.显著;盛大:显赫。煊赫。2.姓。3.赫兹的简称。1秒钟振动一次是1赫。
魏:1.周朝国名(前403—前225)。战国七雄之一。在今河南北部、山西西南部,为秦所灭。2.朝代名。1.三国之一(220—265)。与吴、蜀并立。曹操子曹丕所建。占有黄河流域、淮河流域等地区,建都洛阳,国号魏,史称曹魏。为晋所灭。2.北朝之一(386—534)。鲜卑族拓跋珪所建。公元398年建都平城(今山西大同)。公元439年统一北方,公元494年迁都洛阳,史称北魏,又称后魏、拓跋魏、元魏。后分裂为东魏(534—550)、西魏(535—556)。东魏为北齐所灭,西魏为北周所灭。
魏:1.周朝国名(前403—前225)。战国七雄之一。在今河南北部、山西西南部,为秦所灭。2.朝代名。1.三国之一(220—265)。与吴、蜀并立。曹操子曹丕所建。占有黄河流域、淮河流域等地区,建都洛阳,国号魏,史称曹魏。为晋所灭。2.北朝之一(386—534)。鲜卑族拓跋珪所建。公元398年建都平城(今山西大同)。公元439年统一北方,公元494年迁都洛阳,史称北魏,又称后魏、拓跋魏、元魏。后分裂为东魏(534—550)、西魏(535—556)。东魏为北齐所灭,西魏为北周所灭。
说到“赫赫魏魏”这个成语,不少人可能会愣一下:这到底是形容啥的?其实它和“赫赫巍巍”是同一个意思,指事物显赫高大、气势磅礴的样子。比如站在故宫太和殿前,抬头看那金瓦红墙、飞檐翘角,脱口而出一句“真是赫赫魏魏”,瞬间就能让旁边游客点头共鸣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词儿和‘雄伟壮观’有啥区别?”问得好!如果说“雄伟”更侧重视觉上的宏大,那“赫赫魏魏”就像加了立体声环绕——既强调外在的宏伟,又暗含内在的威望。就像看到三峡大坝泄洪的场景,水雾冲天而起,轰鸣声震耳欲聋,这时候用“赫赫魏魏”是不是比单纯说“壮观”更有画面感?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老家祠堂翻新后,二十米高的雕花门楼配上鎏金匾额,村里老人背着手绕了三圈,最后眯着眼睛说:“这才叫赫赫魏魏的老祖宗排面!”你看,这个词用在对传统文化场所的形容上,是不是比“高大上”之类的网络用语多了份庄重?
不过我发现个有趣现象:现在年轻人更爱用“炸裂”“超带感”这些词。不是说这些不好,但当我们想表达某种穿越时空的震撼时,“赫赫魏魏”就像藏在兵器库里的方天画戟——平时用不上,关键时刻掏出来绝对镇场子。下次参观博物馆看到商周青铜鼎,试试用这个词形容,保管讲解员都要多看你两眼。
说到底,语言就像调色盘里的颜料。有人喜欢用流行色快速表达,也有人偏爱传统色系里的微妙层次。当我们站在乐山大佛脚下,或是仰望上海中心大厦的玻璃幕墙直插云霄,那些流传千年的成语,或许能帮我们说出心里那份“哇塞”之外的更深感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