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ēn wú cùn lǚ
成语解释:谓身上没有一寸线。形容极其穷困。
成语出处:宋·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第43出:“大雪下身无寸缕,投古庙泪珠涟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境遇
繁体字形:身無寸縷
英文翻译:extremely poor
身:1.身体:身上。转过身去。身高五尺。翻了一个身。2.指生命:奋不顾身。3.自己;本身:以身作则。身先士卒。身临其境。身为领导,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。4.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身。立身处世。5.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身。河身。船身。机身。6.用于衣服:换了身衣裳。做两身儿制服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寸:1.长度单位,10分等于1寸,10寸等于1尺。1市寸合1/30米。2.形容极短或极小:寸功。寸进。寸土。寸步。鼠目寸光。3.凑巧:你来得可真寸。4.姓。
缕:1.线:细针密缕。千丝万缕。不绝如缕。2.一条一条,详详细细:缕述。条分缕析。3.用于细的东西:一缕麻。一缕头发。一缕炊烟。
“身无寸缕”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就是形容人身上连一根线头都没有,彻底赤裸的状态。不过在日常使用中,它的含义早已超越了字面意思。
比如这段对话:“小王在年会上讲了个冷笑话,全场安静得可怕,他感觉自己像身无寸缕站在聚光灯下。”这里的“身无寸缕”并非说小王真没穿衣服,而是用夸张手法表现他的尴尬处境——就像突然被扒光示众般无地自容。
为什么选择这个成语来表达心理状态?其实它巧妙利用了人类对裸露的天然羞耻感。当我们说“提案被否决时,我仿佛身无寸缕”,听众瞬间就能联想到那种毫无防备、完全暴露弱点的心理冲击。这种具象化的表达,比单纯说"很丢脸"更有画面感。
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并不适合所有场合。比如描写古代侠客时,“大侠身无寸缕跃入寒潭”就略显违和,换成“赤膊”会更贴切。成语就像调味料,用对场景才能提鲜——在需要强调心理冲击或道德审视的语境中,它的表现力才会最大化。
有读者可能会问:现代人还常用这个成语吗?据我观察,网络用语中的"社死"(社会性死亡)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相似语境,但"身无寸缕"的文学韵味无可替代。特别是在需要营造强烈对比的场合,比如"晚礼服缀满水晶,她却感觉身无寸缕",这种反差带来的张力依然鲜活。
最后分享个有趣现象:这个成语在跨文化翻译中常遇挑战。英文直译"without a thread"会让读者困惑,而意译为"completely exposed"又丢失了画面感。语言就像衣服,有些文化符号确实难以原样复制,或许这正是成语的魅力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