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ēn
  • cùn
  • tiě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ēn wú cùn tiě

成语解释:身边没有武器。谓赤手空拳。
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5回:“庑下预伏壮士,突然杀出,将二人砍为数段。虽有从人,身无寸铁,一时毕命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境遇

繁体字形:身無寸鐵

英文翻译:barehanded

身无寸铁的意思

身:1.身体:身上。转过身去。身高五尺。翻了一个身。2.指生命:奋不顾身。3.自己;本身:以身作则。身先士卒。身临其境。身为领导,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。4.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身。立身处世。5.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身。河身。船身。机身。6.用于衣服:换了身衣裳。做两身儿制服。
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
寸:1.长度单位,10分等于1寸,10寸等于1尺。1市寸合1/30米。2.形容极短或极小:寸功。寸进。寸土。寸步。鼠目寸光。3.凑巧:你来得可真寸。4.姓。

铁:1.金属元素,符号Fe(ferrum)。银白色,质硬,延展性强,纯铁磁化和去磁都很快,含杂质的铁在湿空气中容易生锈。是炼钢的主要原料,用途很广。2.指刀枪等:手无寸铁。动铁为凶。3.形容坚硬;坚强;牢固:铁拳。铁汉子。铁饭碗。他俩关系很铁。4.形容强暴或精锐:铁蹄。铁骑。5.形容确定不移:铁定。铁的事实。铁案。6.形容表情严肃:他铁着个脸,没有一丝笑容。7.姓。

成语评论

身无寸铁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身上连一寸铁器都没有,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任何武器或工具可用。比如,在历史故事中,我们可能会读到这样的场景:一位书生在山中遇险,身无寸铁的他只能靠智慧和周围环境脱困。这时候,“身无寸铁”不仅描述了他的处境,也暗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可能在于头脑而非武力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危险的情境里吗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在现代职场中,一个刚入职的新人,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专业挑战时,也可能自嘲“身无寸铁”——这里指的是缺乏经验和资源,但同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适应逐步成长。

再举一个贴近生活的例子:小区里突然停电,邻居们翻遍工具箱却找不到螺丝刀,有人笑着说:“这下真是身无寸铁,连换个保险丝都难!”这种幽默的用法既点明了工具缺失的窘境,又不会让人觉得过于严肃。

个人认为,成语的现代价值在于它能跨越时空引发共鸣。今天的我们虽然很少需要携带武器,但“身无寸铁”的状态依然存在——比如面对新领域时的知识空白,或是突发事件中的准备不足。这时不妨想想:古人能用智慧弥补武器的缺失,我们是否也能用创新思维打破限制?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常被误认为是“身无分文”的近义词。其实它们的侧重点完全不同:“分文”强调物质匮乏,而“寸铁”更突出防御或行动能力的缺失。下次使用时,可以试着对比这两个成语,感受中文词汇的细腻差异。

回到核心问题:“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沿用至今?”或许因为它精准捕捉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普遍心理:既有无助感,也暗含突破的可能。就像登山者忘带绳索时的懊恼,或是演讲者上台前发现稿子丢失的慌乱——这些现代版“身无寸铁”时刻,恰恰是激发潜能的最佳契机。

最后想说的是,成语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。当我们在视频会议中调侃自己“身无寸铁应对技术故障”,或是在露营时笑着承认准备不足,其实都在为这个古老的表达注入新的生命力。语言就像工具箱,用的次数越多,就越能发现它的妙处。

身无寸铁的造句

  1. 造句 他身无寸铁,处于劣势,必须依靠外力才有获胜希望。
  2. 造句 他现在却是身无寸铁,他心下也有些后悔,当初自己太过自信,便没有随身携带匕首之类的防身之物。
  3. 造句 若狠心将手中长剑卖掉,或许可换的几十贯铜钱,可身无寸铁防身,赵云始终心有不安,故而毅然前往那座宅院。
  4. 造句 秦龙此刻身无寸铁,甚至于是身无寸缕……
  5. 造句 海盗们大致划分两个部分,其一是黄辰、赵弘毅这样身无寸铁者,负责行船,其二则是携带兵刃火器者,负责打仗。
  6. 造句 投降的禁卫军战士们都是颇有实力的武修者,即便是身无寸铁却依旧战力不俗,实在是无法对其置之不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