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ì tiān bào wù
成语解释:违反天意,残害万物。
成语出处:《文子·精诚》:“逆天暴物,即日月薄蚀,五星失行,四时相乘,昼冥宵光,山崩川涸,冬雷夏霜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逆天暴物
英文翻译:Rebellious creatures
逆:1.方向相反。与“顺”相对:逆风。逆流。2.抵触;不顺从:逆耳。逆子。3.背叛;背叛者:叛逆。逆产。4.迎接:逆旅(旅馆)。5.事先:逆知。逆料。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暴:[bào]1.突然而且猛烈:暴雨。暴病。暴怒。暴饮暴食。2.凶狠;残酷:暴徒。暴行。3.急躁:他的脾气很暴。4.姓。5.露出来;显露:暴露。自暴家丑。6.糟蹋:自暴自弃。暴殄天物。[pù]同“曝”。
物:1.东西;事物:动物。货物。物质。物尽其用。2.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:物议。待人接物。3.内容;实质:言之有物。空洞无物。4.姓。
你听说过"逆天暴物"这个成语吗?乍一听可能觉得这个词有点陌生,其实它和更常见的"暴殄天物"是近义词,都用来形容对美好事物的过度浪费。比如有人把刚上市的时令水果买回家任其腐烂,这种行为就可以说是"逆天暴物"——既违背自然规律,又糟蹋了天地间的馈赠。
为什么说这种行为需要警惕呢?举个现代例子:某直播平台上,美食博主为博眼球买来整只金枪鱼,结果只取用百分之一的鱼肉拍视频,剩下的全部倒进垃圾桶。这种行为不正是"逆天暴物"的典型写照吗?当人们为流量经济疯狂时,是否想过这些资源原本可以满足多少人的基本需求?
有人可能会问:"既然物质丰富了,稍微浪费点有什么关系?"这个问题恰好揭示了现代消费主义的误区。从环保角度看,全球每年有13亿吨食物被浪费,这些食物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水资源足够填满7000个西湖。我们以为在"处理剩余物资",实际上是在透支子孙后代的生存资源。
个人认为,"逆天暴物"的现象背后暗含着人与自然的失衡关系。就像古人说的"天育物有时,地生财有限",当我们习惯性地挥霍时,不妨想想云南梯田里弯腰插秧的农夫,或者凌晨三点在海鲜市场卸货的工人。每件物品背后都凝结着他人的劳动与自然的馈赠。
改变可以从细微处开始。超市里形状不规则的"丑苹果"其实同样美味,服装厂剩下的边角料可以改造成环保袋。杭州有个设计师团队,专门收集咖啡渣制作成花盆,既解决了咖啡馆的废料处理难题,又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。这种变废为宝的智慧,不正是破解"逆天暴物"困局的金钥匙吗?
当我们学会用敬畏之心对待万物时,生活本身就会给予丰厚的回馈。下次拆快递包装时多花十秒钟分类,用餐时根据食量点菜,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,都在重塑着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唯有用者方知其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