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ì tiān wéi lǐ
成语解释:指违背天道常理。亦作“逆理违天”。
成语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孝武帝纪》:“诚逆天违理而不见时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违背常规
繁体字形:逆天違理
英文翻译:Disobey the law
逆:1.方向相反。与“顺”相对:逆风。逆流。2.抵触;不顺从:逆耳。逆子。3.背叛;背叛者:叛逆。逆产。4.迎接:逆旅(旅馆)。5.事先:逆知。逆料。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违:1.不遵照;不依从:违背。违反。违法。违约。违章。阳奉阴违。2.离别:暌违。久违。
理:1.物质组织的条纹;纹理:木理。肌理。条理。2.道理;事理:合理。理屈。理当如此。3.自然科学,有时特指物理学:理科。数理化。4.管理;办理:处理。理财。当家理事。5.整理;使整齐:理发。理一理书籍。6.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;表示意见(多用于否定式):路上碰见了,谁也没理谁。置之不理。7.姓。
“逆天违理”这个词听起来挺玄乎,但说白了就是“硬要和自然规律或常识对着干”。比如有人非要在沙漠里种水稻,还不用任何科技手段,最后颗粒无收还怪老天爷——这可不就是典型的逆天违理吗?
有人可能要问:为什么总有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?其实这背后藏着人类的矛盾心理。就像古代皇帝追求长生不老,召集方士炼丹制药,结果反而加速死亡。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寻仙药,汉武帝建承露盘接“天浆”,这些看似荒诞的行为,本质上都是对生命规律的抗拒。可生老病死本就是自然法则,与其对抗规律,不如像苏轼说的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来得通透。
现代生活中也有类似现象。某些企业为追求暴利,在生态保护区违规建厂,结果导致水土污染、生物灭绝。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就是典型案例,企业为省成本忽略安全措施,最终酿成生态灾难。这让我想到老家村口的古树,前些年开发商非要砍掉建停车场,后来每逢暴雨周边必淹——自然界的反噬,往往比人类想象的更快更直接。
不过话说回来,逆天违理就一定是坏事吗?也不尽然。像马斯克造火箭时被专家嘲讽“违背物理常识”,结果SpaceX真的实现了火箭回收。这里的关键在于区分“违背客观规律”和“突破认知边界”。真正的创新者会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挑战不可能,就像中医讲究“天人相应”,既要顺应四时变化,又通过针灸草药调节人体平衡。
有个朋友的故事特别有意思。他非要在北京阳台种热带榴莲,试了三年终于成功——原来他研发出模拟热带气候的智能种植箱。这让我悟到:与其说“逆天”,不如说是用智慧找到与自然对话的新方式。就像大禹治水,从“堵”转为“疏”,这才是人类面对规律应有的态度。
观察身边那些总爱“硬来”的人,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特点:把执拗当坚持。就像熬夜加班还指望身体不出问题,或者过度鸡娃却忽略成长规律。其实《黄帝内经》早说过“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”,与其逆流而上,不如像冲浪者那样,顺着波浪的节奏找到平衡点。
最近看到个有趣的研究:强行改变生物钟的夜班人群,十年后患癌风险增加19%。这数据像一记警钟,提醒我们对抗生物规律要付出代价。反观那些长寿村老人,无非是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简单生活。有时候,承认局限恰恰是智慧的起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