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ì tiān fàn shùn
成语解释:背逆天意正道。
成语出处:《周书·齐炀王宪传》:“直若逆天犯顺,此则自取灭亡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逆天犯順
英文翻译:Disobey the will of heaven
逆:1.方向相反。与“顺”相对:逆风。逆流。2.抵触;不顺从:逆耳。逆子。3.背叛;背叛者:叛逆。逆产。4.迎接:逆旅(旅馆)。5.事先:逆知。逆料。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犯:1.抵触;违犯:犯法。犯规。犯忌讳。众怒难犯。2.侵犯:进犯。秋毫无犯。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。井水不犯河水。3.罪犯:主犯。盗窃犯。4.发作;发生(多指错误的或不好的事情):犯愁。犯错误。犯脾气。他的胃病又犯了。5.姓。
顺:1.向着同一个方向(跟“逆”相对):顺风。顺流而下。2.依着自然情势(移动);沿(着):顺大道走。水顺着山沟流。3.使方向一致;使有条理次序:把船顺过来,一只一只地靠岸停下。这篇文章还得顺一顺。4.趁便;顺便:顺手关门。顺嘴说了出来。5.适合;如意:顺心。顺眼。不顺他的意。6.顺利:顺遂。这些年一直很顺。7.依次:顺延。8.顺从:归顺。百依百顺。9.姓。
“逆天犯顺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乎,但说白了就是“违背自然规律或社会秩序”的意思。比如有人非要在大冬天穿着短袖去北极探险,结果冻成冰棍,这算不算“逆天”?再比如公司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凌晨三点打卡上班,这种明显违反劳动法的行为,是不是“犯顺”?
为什么古人会用“逆天”这么重的词?其实这和农耕文明关系密切——春种秋收是铁律,谁要敢在寒冬腊月播种,庄稼肯定颗粒无收。这种对自然规律的敬畏,慢慢就演变成对规则秩序的重视。就像现在开车闯红灯,虽然不会遭雷劈,但吃罚单扣分是跑不了的。
有个真实的案例:某网红为了博眼球,在自然保护区放飞上千只染色鸽子。结果这些人工染色的鸟群失去辨别能力,最终集体撞山死亡。这种既违反动物保护法又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,就是典型的“逆天犯顺”。自然界用惨痛教训告诉我们:挑战底线总要付出代价。
难道所有创新都是逆天吗?这里要分清“突破常规”和“违背规律”的区别。像爱迪生发明电灯是突破技术常规,但要是他非要证明水能燃烧,那就是违背物理规律了。真正的创新就像冲浪,要顺着浪潮的走向找突破点,而不是硬怼滔天巨浪。
我个人觉得,现代社会更需要辩证看待这个成语。比如有些传统习俗确实需要与时俱进,不能把“不顺从”都打成“逆天”。就像当年伽利略坚持“地球是圆的”,虽然当时被看作异端,但现在看来恰恰是科学精神的体现。关键要看行为是破坏性对抗还是建设性突破。
最近看到个有意思的现象:有些家长逼着左撇子孩子改用右手写字,认为这是“矫正天性”。这让我想到,所谓的“顺”有时候可能只是社会惯性。当规则本身存在问题时,或许适当的“逆”反而能推动进步。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最初也被看作离经叛道。
说到底,这个词给我们的启示是双面的:既要敬畏客观规律,也要保持独立思考。就像种庄稼要顺应节气,但改良品种就能提高产量。找到顺应中的创新点,把握挑战与尊重的平衡,或许才是现代人最该修炼的生存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