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óng
  • ér
  • ér
  • sh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chóng zú ér lì,cè mù ér shì

成语解释:重足:双脚并拢;侧目:斜着眼睛。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: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:“今天下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矣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害怕的样子

繁体字形:重足而立,側目而視

英文翻译:Stand on one's feet and look at one's side

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的意思

重:[zhòng]1.重量;分量:举重。这条鱼有几斤重?2.重量大;比重大(跟“轻”相对):体积相等时,铁比木头重。工作很重。脚步很重。话说得太重了。3.程度深:情意重。病势很重。重伤。4.重要:重地。重任。5.重视:敬重。尊重。看重。器重。为人所重。重男轻女是错误的。6.不轻率:自重。慎重。持重。7.姓。[chóng]1.重复:重出。书买重了。2.重新;再:重逢。旧地重游。重写一遍。3.层:云山万重。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。4.使重叠在一起;摞:把两领席重在一起。5.姓。

足:1.脚;腿:足迹。足球。手舞足蹈。画蛇添足。2.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:鼎足。3.指足球运动:足坛。女足。4.姓。5.足以;值得(多用于否定式):不足为凭。微不足道。
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
立:1.站1:立正。肃立。坐立不安。2.使竖立;使物件的上端向上:立竿见影。把梯子立起来。3.直立的:立柜。立轴。立领。4.建立;树立:立功。立志。5.制定;订立:立法。立约。立个字据。6.指君主即位。7.指确定继承地位;确立:立嗣。立皇太子。8.存在;生存:自立。独立。9.立刻:立奏奇效。立候回音。10.姓。

侧:[cè]1.旁边(跟“正”相对):左侧。侧面。公路两侧种着杨树。2.向旁边歪斜:侧耳。侧着身子进去。[zè]同“仄2”。[zhāi]倾斜;不正:侧歪。
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
视:1.看:视力。视线。近视。熟视无睹。2.看待:轻视。重视。藐视。一视同仁。3.考察:视察。巡视。监视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喂,咱今天得聊一个挺有意思的成语——“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”。这八个字一出来,是不是感觉画面感直接拉满?先别急着挠头,咱先拆开看看:重(chóng)足而立,说的是人叠着脚不敢动;侧目而视,就是斜着眼偷偷看。说白了,这成语就是形容人因为害怕或忌惮,连正常走路、看人的动作都变扭了。

举个例子吧!比如公司空降了个新领导,开会时拍桌子瞪眼睛,底下员工个个缩着脖子不敢吱声。这时候啊,茶水间里大伙儿一碰面,那真是“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”——生怕说错话被逮住,连呼吸都得收着点儿。你品,你细品,像不像那种大气不敢喘的紧绷场面?

哎,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“这成语和‘敢怒不敢言’有啥区别?”问得好!关键就在动作细节上。“重足”“侧目”这些肢体语言,比单纯不说话更有画面冲击力。就像看默剧表演,不用台词,光看演员缩手缩脚的样子,你立马就能get到那种紧张感,对吧?

再举个历史场景。想象下古代百姓见到贪官出巡,老百姓别说拦轿喊冤了,连正眼瞧都不敢。街上行人要么贴着墙根挪步,要么用余光瞟两眼官轿——这不就是活脱脱的“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”吗?这种场景里啊,沉默反而比叫骂更有力量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这成语还能用吗?当然能用!比如社区里有个爱占便宜的邻居,大伙儿见了他都绕着走。这时候用“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”可比“大家讨厌他”生动多了。所以说啊,老祖宗的智慧就像老酒,越陈越香,关键得会用!

个人觉得啊,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需要表现“无声抗议”的场合。就像办公室里同事搞小动作,大家心知肚明却不说破,那种微妙的氛围,用这八个字简直绝配。不过咱也得注意,现在年轻人更习惯说“社恐现场”这种网络用语,所以用成语时得看场合,别让人听着像穿越来的老学究。

最后插句题外话,我发现成语就像语言里的活化石。它们可能诞生在千百年前,但只要场景合适,照样能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。下次遇到想说“大家都躲着某人”的时候,不妨试试甩出这句“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”,保证让你的表达瞬间提升三个档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