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ún
  • fēi
  • tiān
  • wài
  • sàn
  • jiǔ
  • xiā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ún fēi tiān wài,pò sàn jiǔ xiāo

成语解释:魂:灵魂;魄: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。形容惊恐到了极点或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
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3回:“梁中书看了,吓得魂飞天外,魄散九霄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形容万分恐惧

繁体字形:魂飞天外,魄散九霄

英文翻译:Out of the sky, out of the sky

魂飞天外,魄散九霄的意思

魂:1.指精神或情绪:梦魂萦绕。神魂颠倒。2.特指崇高的精神:国魂。民族魂。3.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:花魂。诗魂。

飞:1.(鸟、虫等)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:飞蝗。鸟飞了。2.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:飞行。明天有飞机飞上海。3.在空中飘浮游动:飞云。飞沙走石。飞雪花了。4.形容极快:飞奔。飞跑。飞涨。5.挥发:盖上瓶子吧,免得香味儿飞了。樟脑放久了,都飞净了。6.意外的;凭空而来的:飞灾。飞祸。流言飞语。7.姓。
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
外:1.外边;外边的。与“内”“里”相对:门外。外表。2.关系疏远的;不是自己这方面的:外人。外乡。3.指外国:对外贸易。外侨。4.非原有的;非正式的:外加。外号。5.称母亲、姐妹、女儿的亲属:外祖母。外甥。外孙。

魄:1.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:魂魄。2.魄力或精力:气魄。体魄。

散:[sàn]1.由聚集而分离:解散。散会。烟消云散。2.分发;分给:散传单。3.排遣;排除:散心。散闷。[sǎn]1.无约束;不密集;松开:散漫。散兵游勇。把稻子捆紧,别散了。2.零碎的;不集中的:散装。散坐儿。3.中成药剂型之一。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,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:七厘散。金黄散。避瘟散。

九:1.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“九”,从一“九”数起,二“九”、三“九”,一直数到九“九”为止:数九。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。九尽寒尽。3.表示多次或多数:九霄。九泉。三弯九转。九死一生。4.姓。

霄:云;天空:重霄。云霄。九霄云外。

成语评论

魂飞天外,魄散九霄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夸张?其实它描述的是一种极度惊恐或震惊的状态,仿佛灵魂都被吓得飞出了身体。比如:“深夜独自走山路,突然听到一声狼嚎,吓得他魂飞天外、魄散九霄,拔腿就跑。”这里既体现了环境的压迫感,又生动刻画了人的心理反应。

问题一: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害怕吗?不完全对。虽然它常用于突发惊吓的场景,比如“眼看车子差点撞上护栏,司机瞬间魂飞天外,手脚冰凉”,但也能形容极度的惊喜或冲击。比如:“听到自己中了一等奖,她激动得魂飞天外,半天说不出话。”情感浓度才是核心,而非仅限于负面情绪。

问题二:现在还有人用这个成语吗?确实不如“吓傻了”“惊呆了”这些口语常用,但它在文学作品中仍有生命力。比如小说里可以写:“当机密文件从保险柜消失时,总经理顿时魂飞天外,仿佛看见职业生涯的崩塌。”这种场景下,成语的戏剧张力比直白描述更有画面感。

个人觉得这类成语像调色盘里的特殊颜色——日常交流可能用不上,但在需要强调情绪爆发的时刻,它能瞬间拉满表现力。就像我们不会天天穿晚礼服,但遇到重要场合,它就是最佳选择。

问题三:和‘魂不附体’有什么区别?两者都描述失魂落魄的状态,但“魂飞天外”更侧重瞬间冲击,像被雷劈中;“魂不附体”则可能持续更久,比如:“自从孩子走失,她整日魂不附体地游荡”。前者是爆发式,后者是持续态,细微差别很有意思吧?

试着在下次写故事时用这个成语:主角打开尘封多年的信箱,发现二十年前失踪恋人的来信,刹那间魂飞天外,泛黄的信纸在风中颤抖……你看,是不是比直接写“非常震惊”更有感染力?语言就像工具箱,多备几件趁手的工具总没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