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n shí sī zhú
成语解释:金:指金属制的乐器;石:指石制的磬;丝:指弦类乐器;竹:指管类乐器。泛指各种乐器。也形容各种声音。
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金石丝竹,乐之器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;泛指各种乐器
繁体字形:金石絲竹
英文翻译:various musical instruments made of metals , stone , strings , and bamboo
金:1.俗称金子。金属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。赤黄色,有光泽,质软,延展性最强,化学性质稳定,易传热和导电。常用作合金、硬币、装饰品等。通称黄金。2.金属:五金。3.钱:现金。助学金。4.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:鸣金收兵。金鼓齐鸣。5.比喻尊贵、珍贵:金口玉言。6.像金子一样的颜色:金发(fà)。金灿灿。7.朝代名(1115—1234)。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。建都会宁(今黑龙江阿城南),后迁都中都(今北京)、开封。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。
石:[shí]1.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,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:花岗石。石灰石。石碑。石板。石器。见〖岩石〗。2.指石刻:金石。3.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:药石。4.姓。[dàn]容量单位,10斗等于1石。(在古书中读shí,如“二千石、万石”等。)
丝:1.蚕吐的像线的东西,是绸缎的原料。2.像丝的东西:粉丝。尼龙丝。3.形容极小,细微:丝毫。一丝不苟。4.市制长度、质量单位。10丝为1毫。
竹:竹子,多年生常绿植物。茎圆柱形,有节,中空,可供建筑用,又可做造纸原料。嫩芽即竹笋,可食。
“金石丝竹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到底指的是什么呢?其实它源自古代乐器的分类——金(钟)、石(磬)、丝(琴)、竹(笛),现在常用来形容各种乐器合奏的美妙场景。比如在民乐团的演出中,琵琶的清脆、古筝的悠扬、竹笛的婉转交织在一起,真可谓“金石丝竹齐鸣,声声入耳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音乐场合吗?当然不是!朋友聚会上,有人弹吉他,有人敲杯子打节奏,有人用手机放伴奏,这种随性的“生活交响乐”也能用“金石丝竹”来形容。现代人用手机屏幕当打击乐器,不正是古老成语的新时代演绎吗?
记得去年参加茶会时,主人特意安排了古琴演奏。当琴弦震动发出第一个音符时,窗外的雨声、炉上煮水的咕嘟声突然都成了天然伴奏。这种意外形成的“环境音乐”,让我突然明白了成语背后的深意——和谐本就不拘泥于特定形式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现在不少科技产品发布会喜欢用“金石丝竹”做主题。比如某品牌耳机广告中,不同材质的碰撞声、电子合成音效与自然声响交织,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,反而让古老词汇焕发新生机。这或许提示我们:文化传承不必刻板,跨界融合才是活水源头。
说到个人体验,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生活中的“意外协奏曲”。就像上周邻居装修的电钻声、楼下包子铺的叫卖声、楼上小孩练琴声交织的清晨,虽然略显嘈杂,但若带着欣赏的眼光细听,竟也有种奇妙的节奏感。或许生活的趣味,就在于发现这些不完美的和谐。
最后想分享个观察:现在年轻人玩国潮音乐时,常把二胡和电子鼓混搭,琵琶与说唱结合。这种打破界限的创作,不正是在用新时代的方式诠释“金石丝竹”吗?传统从未消失,只是换了身衣裳继续歌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