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n shí bù yú
成语解释:像金石一样不可改变。形容坚守盟约、节操等。
成语出处:宋·欧阳修《除许怀德制》:“享爵禄之崇高,荷宠灵之优渥,挺金石不渝之操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金石不渝
英文翻译:Gold and stone
金:1.俗称金子。金属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。赤黄色,有光泽,质软,延展性最强,化学性质稳定,易传热和导电。常用作合金、硬币、装饰品等。通称黄金。2.金属:五金。3.钱:现金。助学金。4.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:鸣金收兵。金鼓齐鸣。5.比喻尊贵、珍贵:金口玉言。6.像金子一样的颜色:金发(fà)。金灿灿。7.朝代名(1115—1234)。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。建都会宁(今黑龙江阿城南),后迁都中都(今北京)、开封。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。
石:[shí]1.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,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:花岗石。石灰石。石碑。石板。石器。见〖岩石〗。2.指石刻:金石。3.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:药石。4.姓。[dàn]容量单位,10斗等于1石。(在古书中读shí,如“二千石、万石”等。)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渝:1.改变(多指态度或感情):始终不渝。坚贞不渝。2.重庆的别称。3.姓。
“金石不渝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像金属和石头一样不会改变”,常用来形容坚定的信念或忠诚。比如有人会说:“张爷爷守护这片山林三十年,风雨无阻,真是金石不渝。”这种用法既生动又有画面感,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稳固与人的坚持之间的关联。
那问题来了:为什么古人用“金石”比喻不变的事物?其实这和古代的生活环境有关。金属和石头是当时最坚固、最耐用的材料,比如青铜器能保存千年,玉石雕刻代代相传。用它们作比喻,自然能让人直观感受到“不可动摇”的含义。
现代生活中也能找到类似例子。比如同事老李总说:“我这个岗位虽然不起眼,但既然答应了就要做到退休,也算个金石不渝的承诺吧。”这种接地气的表达,把成语和普通人的职业观联系起来,反而比宏大叙事更打动人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金石不渝”和“矢志不渝”常被混淆。前者侧重客观状态的稳固,后者强调主观意志的坚定。比如科研工作者说“我对这个研究方向金石不渝”,更多是表达持续投入的状态;如果说“矢志不渝攻克技术难题”,则凸显主动追求的决心。
个人觉得,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里,“金石不渝”更像是一种稀缺品质。就像手机软件隔三差五要更新,但总有些老字号店铺几十年不换配方。这种坚持未必是固执,反而可能成为独特的竞争力。毕竟,当所有人都在追风口时,那个守在原点的身影反而显得格外珍贵。
最后不妨想想:我们身边有没有“金石不渝”的存在?可能是小区门口二十年不涨价的早餐摊,也可能是朋友十年如一日的晨跑习惯。这些具体而微的坚持,或许比书本上的解释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成语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