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īn
  • zhī
  • huà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īn gé zhī huàn

成语解释:金革:兵器和铠甲;患:灾祸。指战乱

成语出处:汉·扬雄《长杨赋》:“永亡边城之灾,金革之患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战争

繁体字形:金革之患

英文翻译:The trouble of golden leather

金革之患的意思

金:1.俗称金子。金属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。赤黄色,有光泽,质软,延展性最强,化学性质稳定,易传热和导电。常用作合金、硬币、装饰品等。通称黄金。2.金属:五金。3.钱:现金。助学金。4.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:鸣金收兵。金鼓齐鸣。5.比喻尊贵、珍贵:金口玉言。6.像金子一样的颜色:金发(fà)。金灿灿。7.朝代名(1115—1234)。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。建都会宁(今黑龙江阿城南),后迁都中都(今北京)、开封。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。

革:[gé]1.去了毛并且加过工的兽皮:皮革。制革。2.(Gé)姓。3.改变:革新。变革。4.开除;撤除(职务):开革。革职。[jí](病)危急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患:1.祸害;灾难:患难。水患。防患未然。2.忧虑:忧患。患得患失。3.害(病):患病。患者。

成语评论

金革之患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急,咱们先拆开看。“金革”指的是兵器和铠甲,代指战争;“患”就是灾祸。合起来,它的意思就是“战争带来的祸患”。比如战国时期,秦国与赵国长年交战,百姓流离失所,农田荒废,这就是典型的“金革之患”——刀兵之灾直接摧毁了普通人的生活根基。
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还有“金革之患”吗?其实这个成语的智慧在今天依然适用。比如2020年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纳卡冲突,短时间内的激烈交火不仅造成人员伤亡,更让整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倒退十年。战火虽已平息,但重建过程中的经济压力、心理创伤仍在持续,这就是现代版的“金革之患”在发酵。

值得思考的是,这个成语是否只能形容军事冲突?我个人觉得它的内涵可以更广。像中美贸易战中,双方加征关税的行为虽不流血,但引发的产业链动荡、中小企业倒闭潮,本质上也是另一种形态的“金革之患”。当对抗思维占据上风时,不论是真枪实弹还是经济制裁,都会产生连锁伤害。

如何避免陷入这种困境?春秋时期墨子提出“兼爱非攻”,主张用对话替代征伐。放在今天,跨国公司的技术共享、国际组织的多边协商机制,都是化解对抗的新思路。就像新冠疫情期间,中欧班列保持运行畅通,让防疫物资跨越战区抵达急需地区,这样的合作恰恰在消解潜在的“金革之患”。

有个有趣的现象:古人在创造这个成语时,可能没想到它会成为透视人性的镜子。当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价飙升时,东非饥民碗中减少的每一粒米,都在提醒我们——金革之患从不是局部灾难,它像投入湖心的石子,激起的涟漪终将波及所有人。这种跨越时空的关联性,让两千年前的成语依然充满生命力。

或许未来某天,当人类找到更智慧的矛盾解决方式,“金革之患”会被赋予新的注解。就像瑞士把军工厂改造成钟表作坊,德国将钢铁产能转向汽车制造,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,始终在历史长河里闪着微光。这些转变本身,就是对抗“金革之患”的最佳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