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ǎi xīn zhī huàn
成语解释:病了不能打柴。自称有病的婉辞。
成语出处:见“采薪之忧”。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有病的婉称
繁体字形:採薪之患
英文翻译:in ill health
采:[cǎi]1.摘取:采茶。2.选取;搜集:采用。采购。采风。3.挖取(矿藏):采矿。采油。4.神态;精神:丰采。兴高采烈。[cài]1.〔采邑〕也叫食邑、采地、封地。2.中国古代卿大夫的封地。封地的租税收入,作为卿大夫的俸禄。西周时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。秦汉后的采邑,只是把封地的赋税拨给受封者,作为其俸禄的“食邑”。3.欧洲封建君主赏赐给亲信、贵族或功臣的领地。
薪:1.柴火:釜底抽薪。米珠薪桂。2.薪水:加薪。发薪。月薪。年薪。3.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患:1.祸害;灾难:患难。水患。防患未然。2.忧虑:忧患。患得患失。3.害(病):患病。患者。
哎,你别说,这“采薪之患”还真是个有意思的成语!咱先看个例子:老张最近总抱怨腰酸背痛,医生让他多休息,可他偏要硬撑着去工地搬砖。结果呢?哎呦喂,这不就是典型的“采薪之患”嘛——明明知道身体扛不住,还非要去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。
等等,这成语到底在说啥呢?说白了就是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的近义词,但更强调“能力不足还要逞强”的尴尬处境。好比说小王刚学会做PPT,非要接个三维动画设计的私活,最后熬夜三天交不出东西,这不就给自己挖坑了么?
话说回来,这种心态咱是不是都遇见过?记得去年部门要搞直播带货,老李明明连美颜滤镜都不会用,硬是要当主播。结果直播间就7个观众,3个还是来问“怎么退出全屏”的。您说这事儿闹的,这不就是活生生的“采薪之患”现场版?
不过依我看呐,这成语放在现代社会还挺有警示作用的。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立flag要“斜杠青年”,又是学编程又是搞副业的。不是说不能尝试新东西,关键是得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。就像我表妹,非要在短视频里跳女团舞,结果把脚崴了躺半个月——您说这是图啥呢?
说到底,“采薪之患”就像面照妖镜,照出咱们心里那点小虚荣。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,不妨先问问自己:这事儿到底是力所能及,还是打肿脸充胖子?您品,您细品,生活里这样的例子是不是一抓一大把?关键在于得学会及时喊停,别让面子问题变成真问题。
要我说啊,老祖宗留下的成语真是把人性看得透透的。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,咱们更得学会“量力而行”这四个字。就像爬山时看到警示牌说“非专业登山者止步”,该认怂时就认怂,这不丢人。您说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