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òu
  • mí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òu gǔ míng jī

成语解释:比喻牢记不忘。多用为感激之词。

成语出处:唐·元稹《谢准朱书撰田弘正碑文状》:“空怀感涕之心,未获杀身之所,无任感恩思报,镂骨铭肌之至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鏤骨銘肌

英文翻译:remember forever with gratitude

镂骨铭肌的意思

镂:雕刻:雕镂。镂刻。镂花。镂空。
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
铭:1.在器物、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、功德等的文字(大多铸成或刻成);鞭策、勉励自己的文字(写出或刻出):墓志铭。砚铭。座右铭。2.在器物上刻字,表示纪念;比喻深刻记住:铭功。铭心。铭肌镂骨(比喻感恩极深)。铭诸肺腑(比喻永记不忘)。3.姓。

肌:肌肉,人体和动物体的一种组织。由许多肌纤维集合而成。分横纹肌、平滑肌和心肌三种。

成语评论

有没有一个成语,能形容那种刻在骨头、融进血肉的深刻记忆?没错,“镂骨铭肌”正是为此而生。比如有人回忆童年时说道:“父亲教我骑自行车的场景,像刀刻在骨头上、针刺在肌肉里,至今闭眼还能感受到他扶住车后座的手。”这种比喻瞬间让人感受到记忆的鲜活与持久。

那“镂骨铭肌”只能用来形容美好回忆吗?完全不是。有个创业者分享道:“第一次公司破产时,债主堵门的场景镂骨铭肌,但正是这种痛让我学会风险管控。”这里既展示了成语的负面用法,也揭示了其核心价值——无论好坏,那些塑造我们的经历都值得被铭记。

为什么用“骨头”和“肌肉”作比喻?这其实暗合了人类记忆的生理机制。神经科学发现,强烈情绪会激活杏仁核,使记忆像刻录光盘般牢固。就像我们总记得初恋的细节,却记不住上周三的午餐,因为情绪给记忆打上了“钢印”。

有个有趣的观察:现代人用“镂骨铭肌”的频率在降低。或许因为信息爆炸时代,我们的注意力被切割成碎片。但换个角度看,正因如此,那些真正重要的记忆更显珍贵。就像老照片泛黄反而更有味道,能突破信息洪流留在心底的,才是生命的锚点。

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偏差。曾有学生在作文里写“数学公式镂骨铭肌”,虽然语法正确,但略显违和。这个成语更适合承载情感重量的场景,比如战友情、家人恩、人生转折点。毕竟,公式需要理解,而情感需要铭刻。

下次写日记或演讲时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它像枚记忆印章,既能封存时光的温度,也能丈量成长的深度。那些真正塑造我们的时刻,本就该在语言里获得永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