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íng xīn lòu gǔ
成语解释:形容感受极深,永记不忘。
成语出处:唐 柳宗元《谢除柳州刺史表》:“铭心镂骨,无报上天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印象深刻
繁体字形:銘心鏤骨
英文翻译:everlasting gratitude
铭:1.在器物、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、功德等的文字(大多铸成或刻成);鞭策、勉励自己的文字(写出或刻出):墓志铭。砚铭。座右铭。2.在器物上刻字,表示纪念;比喻深刻记住:铭功。铭心。铭肌镂骨(比喻感恩极深)。铭诸肺腑(比喻永记不忘)。3.姓。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镂:雕刻:雕镂。镂刻。镂花。镂空。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“铭心镂骨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描述的那种“扎进心底、刻进骨头”的深刻感受,咱们谁没体验过呢?比如有人丢了钱包,懊恼得三天吃不下饭,逢人就念叨“我这辈子都忘不了这事儿”——这算不算一种“铭心镂骨”?
有人问:“铭心镂骨和刻骨铭心有区别吗?”其实它俩像双胞胎,但细品会发现微妙不同。刻骨铭心更偏向情感冲击,比如初恋分手时哭湿的枕头;而铭心镂骨多了层“主动记住”的意味,就像老兵反复擦拭勋章时说的:“这些战友的名字,我铭心镂骨。”
记得朋友创业失败那会儿,整夜对着电脑改方案,咖啡杯摞成小山。有天他突然说:“这次教训够我铭心镂骨了。”当时我心头一震——原来这个词不只是书里的典故,更是普通人咬牙成长的见证。
为什么有些经历必须铭心镂骨?或许因为记忆像沙滩上的字,潮水一冲就淡了。就像咱们常说的“好了伤疤忘了疼”,但那些真正改变人生轨迹的瞬间,比如高考失利后发奋图强,或是病愈后开始晨跑,恰恰需要这种“自我雕刻”式的铭记。
有个现象挺有意思:老一辈总说“吃过的苦要记住”,年轻人却爱讲“向前看不回头”。我倒觉得这两者不矛盾。就像树木用年轮记住风雨,但枝叶永远朝着阳光生长。铭心镂骨不该是绑住双脚的锁链,而应成为照亮前路的火把——毕竟最珍贵的记忆,会让我们更懂珍惜脚下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