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ēng shēng hè lì
成语解释:唳:鹤鸣声。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。形容惊慌失措;或自相惊扰。
成语出处:唐 房玄龄《晋书 谢玄传》:“闻风声鹤唳,皆以为王师已至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用于战争等
繁体字形:風聲鶴唳
英文翻译:referring to the great fright of routed soldiers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鹤:鸟,头小颈长,嘴长而直,脚细长,后趾小,高于前三趾,羽毛白色或灰色,群居或双栖,常在河边或沼泽地带捕食鱼和昆虫。种类很多,常见的有丹顶鹤、白鹤、灰鹤等。
唳:(鹤、鸿雁等)鸣叫:风声鹤唳。
风声鹤唳,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"草木皆兵"的感觉?咱们先看个例子:老王炒股亏了钱,现在连手机震动一下都吓得跳起来,同事咳嗽一声他都觉得是"庄家在密谋",真是风声鹤唳到极点了。
有人可能要问:这成语和鹤有什么关系?其实它源自古代战争故事。前秦军队败退时,听到风声鹤叫都以为是追兵来了。这和现代人看什么都像"裁员信号"的心理是不是异曲同工?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小明考试作弊被抓后,现在老师摸下口袋他就以为要掏手机检测仪,同学传纸条他都以为是告密信。这种过度警觉的状态,就是典型的风声鹤唳的现代演绎。
这里有个有意思的现象:为什么经历过挫折的人更容易风声鹤唳?心理学研究发现,创伤记忆会让杏仁核变得敏感,就像被烫过的小孩看见冒烟的水壶就躲。但咱们完全可以通过理性思考给大脑装个"防误报系统"。
当代社会的信息爆炸反而放大了这种心理。比如看到朋友圈有人晒体检单,就怀疑自己得绝症;听说公司要优化,立刻觉得每个会议都在讨论裁员名单。这种"现代版风声鹤唳",本质上是对不确定性的过度防御。
我个人觉得,成语的现代价值在于教会我们区分"真警报"和"假警报"。就像车载系统能分辨路面颠簸和真正碰撞,咱们也需要建立心理的"智能识别系统"。毕竟,把每个风吹草动都当危机,日子还怎么过?
最后分享个实用小技巧:当觉得风声鹤唳时,试试"五分钟验证法"。比如担心老板邮件是批评,先别慌,等五分钟查收邮件,可能发现只是节日问候。时间这位老朋友,最擅长帮我们过滤虚假警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