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è lì fēng shēng
成语解释:唳:鸟鸣。听到风声和鹤叫声,都疑心是追兵。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 谢玄传》:“闻风声鹤唳,皆以为王师已至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同“风声鹤唳”
繁体字形:鶴唳風聲
英文翻译:The sound of the wind
鹤:鸟,头小颈长,嘴长而直,脚细长,后趾小,高于前三趾,羽毛白色或灰色,群居或双栖,常在河边或沼泽地带捕食鱼和昆虫。种类很多,常见的有丹顶鹤、白鹤、灰鹤等。
唳:(鹤、鸿雁等)鸣叫:风声鹤唳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“鹤唳风声”这个成语,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形容人因为过度紧张,把一点风吹草动都当成危险的信号。比如,有人半夜听到窗外树枝晃动的声音,立刻怀疑是小偷,结果发现只是野猫经过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自己吓自己”。
这个成语为什么用“鹤”和“风”来比喻呢?原来,鹤的叫声尖锐刺耳,风声又容易让人联想到危险逼近。古人用这两种元素组合,生动地描绘了人在不安状态下草木皆兵的心理状态。比如团队项目进度落后时,领导突然召集开会,有人立刻担心“是不是要裁员了”,而实际上只是调整任务分工。
那么,这种心理现象在现代社会常见吗?当然。比如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下滑,马上联想到“考不上好大学人生就完了”,却忽略了青春期情绪波动本是正常现象。这种过度解读往往源于信息过载——我们接触的负面消息太多,导致判断力被焦虑情绪覆盖。
如何避免陷入“鹤唳风声”的陷阱呢?我个人有个小技巧:给焦虑设置“冷静期”。当产生担忧时,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“这个担忧有具体证据吗?”“最坏结果发生的概率有多大?”“我能做哪些实际应对?”这个方法帮我避免了多次因误判引发的矛盾。
成语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承文化,更在于它对现实的映照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或许我们都需要学会区分真正的风险信号与无谓的心理噪音。就像老话说的:“风声未必是鹤唳,雨声未必是洪灾。”保持清醒的判断力,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佳铠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