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 quǎn wú jīng
成语解释:见“鸡犬不惊”。
成语出处:明·酉阳野史《续三国演义》第17回:“城中兵不血刃,鸡犬无惊,百姓大悦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补语、分句;形容军纪严明
繁体字形:鶏犬無驚
英文翻译:due to excellent army discipline , all is peace and quiet
鸡:1.家禽,品种很多,嘴短,上嘴稍弯曲,头部有红色的肉冠。翅膀短,不能高飞。也叫家鸡。2.(Jī)姓。
犬:狗:警犬。猎犬。牧犬。军用犬。丧家之犬。鸡鸣犬吠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惊:1.害怕;精神受到刺激,感到不安:惊慌。吃惊。2.惊动:打草惊蛇。3.骡、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:马惊了。
提到“鸡犬无惊”这个成语,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乡村的宁静画面。比如:“部队夜间行军经过村庄,轻手轻脚不点灯火,真正做到鸡犬无惊,连看门狗都没叫一声。”这样的场景既展现了纪律严明,又传递出对百姓生活的尊重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军队吗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一位民宿老板分享:“我们客栈藏在半山腰,客人来了连行李箱都轻拿轻放,周围的野猫还在墙头晒太阳。”这种现代场景同样符合“鸡犬无惊”的核心——在不打扰自然状态的前提下完成目标。
更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能用在职场中。某科技公司搬迁时,行政部门提前三个月规划路线、错开居民出行高峰,有位工程师打趣道:“咱们搬家比猫咪走路还安静,打印机搬下楼时,隔壁大爷的围棋局都没被打断。”这种将传统智慧融入现代管理的例子,恰恰说明成语的生命力在于灵活运用。
个人认为,“鸡犬无惊”背后藏着中国人特有的处世哲学。就像邻居家装修时主动送来降噪耳塞,社区广场舞团队自觉调低音量,这些现代生活中的“微操”,本质上都是在追求群体共处时的平衡艺术。这种智慧或许比成语本身的字面意思更值得品味。
最后不妨想想:为什么古人用“鸡犬”而不是其他动物?或许因为鸡犬代表着最普通的日常。当连这些易受惊扰的生物都能保持常态,恰恰证明做事方式足够周全。这种细腻的观察角度,在今天依然启发我们:真正的专业,往往体现在对细节的温柔把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