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uǎn
  • xiāng
  • wé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ī quǎn xiāng wén

成语解释:指人烟稠密

成语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;指人烟稠密

繁体字形:鶏犬相聞

英文翻译:sounds of crowing cocks and barking dogs were heard around -- two places are very close to each other

鸡犬相闻的意思

鸡:1.家禽,品种很多,嘴短,上嘴稍弯曲,头部有红色的肉冠。翅膀短,不能高飞。也叫家鸡。2.(Jī)姓。

犬:狗:警犬。猎犬。牧犬。军用犬。丧家之犬。鸡鸣犬吠。

相:[xiāng]1.互相:相像。相识。相距太远。不相上下。2.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:实不相瞒。好言相劝。3.姓。4.亲自观看(是不是合心意):相亲。相中。[xiàng]1.相貌;外貌:长相。聪明相。可怜相。狼狈相。2.物体的外观:月相。金相。3.坐、立等的姿态: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。4.相位。5.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,每个绕组叫做一相。6.相态。7.观察事物的外表,判断其优劣:相马。8.姓。9.辅助:吉人天相。10.宰相:丞相。11.某些国家的官名,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。12.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:傧相。

闻:1.听见:听而不闻。耳闻不如目见。2.听见的事情;消息:见闻。新闻。奇闻。3.有名望的:闻人。4.名声:令闻。秽闻。5.用鼻子嗅: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?6.姓。

成语评论

鸡犬相闻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吧:老王搬到乡下养老,邻居家的小院离他只有几步远,每天清晨鸡鸣声和狗吠声交织在一起,真叫一个“鸡犬相闻”。这种画面感是不是瞬间浮现眼前?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不就是形容住得近吗?”其实内涵更深刻。这个成语源自《老子》的“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”,最初描绘的是理想社会中的和谐状态——物理距离的接近,隐喻着人际关系的亲密无间。就像现代小区里,虽然大家关着防盗门,但谁家炖肉飘香,楼上孩子练琴,照样能成为邻里话题。

当代生活中还能找到这样的场景吗?我曾在古镇民宿体验过:木楼隔音效果差,住客能听见隔壁洗漱声,老板养的大公鸡五点准时打鸣。这种“不便利”反而让游客感受到久违的生活气息。这让我思考:科技拉近了虚拟距离,但水泥森林里真实的温度感正在消退

有个有趣现象值得注意: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片段,这不正是数字时代的“鸡犬相闻”吗?朋友圈里晒早餐、微博上发加班照,看似碎片化的信息流,其实构成了新型的“隔空共鸣”。这种演变印证了:人类对情感联结的需求从未改变,只是载体在不断进化

最后留个思考题:当无人机配送取代走街串巷的货郎,智能门禁系统隔离了串门聊天的机会,我们该如何在现代生活中重新诠释“鸡犬相闻”的真谛?或许答案就在那些刻意保留的生活仪式感里——比如清晨去菜市场挑新鲜蔬菜,周末参加社区读书会,这些行为本身就是在编织新时代的人际脉络。

鸡犬相闻的造句

  1. 造句 新店溪仅一衣带水,两岸人家,鸡犬相闻。
  2. 造句 鸡犬相闻,是农业社会一直的幸福理想。
  3. 造句 同住一个居民小组,鸡犬相闻,往来却要绕道。
  4. 造句 他们两家鸡犬相闻,很久以前关系就很好了.
  5. 造句 别说普通的民众,就连一墙之隔、鸡犬相闻的张族成员都是第一次看到这阵势。
  6. 造句 光芒深处,有着一望无际的村庄与农田,仿佛鸡犬相闻,世外桃源。
  7. 造句 山脚下是一个小镇,炊烟袅袅,鸡犬相闻。
  8. 造句 一座隐蔽在青居山东村落,民风淳朴,鸡犬相闻,百余户人口靠耕地狩猎维持生计,乳臭未干的毛孩整天三五成群的拥打成一团,阡陌交通,依山傍水。
  9. 造句 清风生而爽籁发,而又有鸡犬相闻。
  10. 造句 小桥流水人家,鸡犬相闻,炊烟冉冉升起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