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ù sǐ bù zé yīn
成语解释:比喻只求能够安身,并不选择地方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十七年》:“‘鹿死不择音。’小国之事大国也,德,则其人也;不德,则其鹿也。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?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复句式;作宾语;比喻只求安身,不择地方
繁体字形:鹿死不擇音
英文翻译:A desperate man will resort to anything.
鹿:1.哺乳动物,反刍类,种类很多,四肢细长,尾巴短,一般雄的头上有角,个别种类雌的也有角,毛多为褐色,有的有花斑或条纹,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。有梅花鹿、马鹿等。2.(Lù)姓。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择:[zé]1.挑选:选择。择善而从。饥不择食。两者任择其一。2.姓。[zhái]1.义同“择”(zé):择菜(把蔬菜中不宜吃的部分剔除,留下可以吃的部分)。2.分解并理清(混乱的线、绳等):费了半天劲,才把那团乱毛线择开。
音:1.声音;读音:音律。音乐。口音。乐音。杂音。把这个字的音读准。2.消息:佳音。音信。3.指音节:单音词。复音词。4.读(某音):“区”字作姓时音欧。5.姓。
“鹿死不择音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源自《左传》,原意是说鹿在临死前顾不上选择庇荫的地方,比喻人在危急时刻顾不得讲究细节。那现实中哪些场景会用到这个说法呢?咱们先来看个例子。
比如公司临时接到重大项目,所有部门连夜赶工。市场部的小王直接穿着三天没换的衬衫冲进会议室,头发乱得像鸡窝,但手上PPT的数据却精准无比。这时候领导反而夸他:“关键时刻就得像鹿死不择音,先把核心问题解决了再说。”这里既点出了紧急状态下容不得矫饰的现实,也肯定了优先处理关键矛盾的价值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应急状态下的“不讲究”会不会留下隐患?去年社区水管爆裂的突发事件就是个好例子。维修队老王带着徒弟赶到现场,徒弟还想按流程先搭防护栏,老王抄起铁锹就开挖:“都水漫金山了还走流程?这时候就得学鹿死不择音!”结果抢修提前两小时完成,虽然现场泥水横流,但避免了整栋楼停水的危机。
不过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更像把双刃剑。就像去年帮朋友搬家,他为了赶时间把所有易碎品塞进洗衣机运输,结果抵达时碎了一半的瓷器。这说明“鹿死不择音”虽然能解燃眉之急,但若长期忽视细节规划,反而会造成更大损失。就像现代职场中,总用“救火模式”处理问题的人,往往难逃身心俱疲的结局。
如何在效率与质量间找平衡点?不妨看看急诊室医生的智慧。他们接诊时先做快速分诊,确保危重病人优先处理,同时安排护士同步准备后续治疗——这种既保速度又有章法的应对,或许比单纯的“鹿死不择音”更值得借鉴。毕竟生存压力与系统思维,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。
下次遇到紧急状况时,不妨先深呼吸三秒。就像暴雨天开车,猛踩刹车可能打滑,点刹反而更安全。老祖宗的智慧提醒我们关注轻重缓急,但现代人更需要学会在风浪中保持清醒判断——毕竟,真正的危机处理高手,既懂得何时该“不择音”,更明白何时该“择良木而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