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í bù zé yán
成语解释: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。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 忽然想到》:“‘急不择言’的病源,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,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形容非常紧迫
繁体字形:急不擇言
英文翻译:there is no time for wording
急:1.急躁;着急:急性子。急着赶路。2.使着急:眼看要开演了,小王还不来,真急人。3.匆促;迅速。与“缓”相对:急促。水流很急。4.迫切;情况严重:急事。情况紧急。5.紧急严重的事情:救急。当务之急。6.热心做;热心帮助:急公好义。急人之难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择:[zé]1.挑选:选择。择善而从。饥不择食。两者任择其一。2.姓。[zhái]1.义同“择”(zé):择菜(把蔬菜中不宜吃的部分剔除,留下可以吃的部分)。2.分解并理清(混乱的线、绳等):费了半天劲,才把那团乱毛线择开。
言:1.话:言语。语言。格言。诺言。发言。有言在先。言外之意。2.说:言之有理。畅所欲言。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3.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:五言诗。万言书。全书近二十万言。4.姓。
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?一着急说话就不过脑子,脱口而出的话让自己都后悔?比如同事问“这份报告什么时候能交”,你明明忙得焦头烂额,却硬邦邦甩出一句“催什么催,没看我在忙吗”。这种情况,正是成语"急不择言"的典型写照。
为什么人在着急时容易说错话?研究发现,当大脑处于高压状态,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层会被抑制。这就像手机开启"省电模式",自动关闭复杂功能。这时候脱口而出的话,往往带着情绪火药味,而非经过斟酌的理性表达。
上周我在超市结账时目睹真实案例:有位老太太的优惠券过期两分钟,收银员坚持不能使用。老太太急得直拍柜台:"你们就是故意为难老年人!"其实她本可以说"能否通融下,这张券我专门留着买药的"。你看,同样的诉求,换个说法就能化解矛盾。
如何在关键时刻管住舌头?有个简单有效的方法:把舌尖顶住上颚三秒钟。这个动作能激活大脑的"暂停键",给情绪降温。我曾在客户会议上试用这招,当对方质疑方案时,短暂停顿后回应:"您的顾虑很有价值,我们可以这样调整..."成功将对抗转为合作。
观察发现,急不择言往往源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。就像小动物受惊时会炸毛,人在感到被威胁时也会下意识反击。但职场和生活中,更需要的是"软猬甲"式沟通——既保护自己,又不刺伤他人。试着把"你怎么总犯错"换成"我们一起看看哪里可以改进",效果天差地别。
下次着急上火时,不妨想象自己戴着潜水镜沉入海底。那些冲口而出的话就像上升的气泡,看着它们缓缓浮出水面,反而能看清哪些该说,哪些该过滤。语言是思想的救生衣,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,才能让我们在情绪的浪潮中安然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