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àn sǐ bù huó
成语解释:半死:接近死亡;多指生命受到极大折磨、摧残的状况。没有精神;毫无生气;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业萧条。
成语出处: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:“听说停刑的头一日,即是昨日,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,都收监了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指人或事物没有生气
繁体字形:半死不活
英文翻译:half-dead
半:1.二分之一;一半(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,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):半尺。一斤半。半价。过半。一年半载。2.在…中间:半夜。半路上。半山腰。半途而废。3.表示很少:一星半点儿。一鳞半爪。4.不完全:半新的楼房。房门半开着。5.姓。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活:1.生存;有生命(跟“死”相对):活人。活到老,学到老。鱼在水里才能活。2.在活的状态下:活捉。3.维持生命;救活:养家活口。活人一命。4.活动;灵活:活水。活结。活页。活塞。5.生动活泼;不死板:活气。活跃。这一段描写得很活。6.真正;简直:活现。这孩子说话活像个大人。7.工作(一般指体力劳动的,属于工农业生产或修理服务性质的):细活。重活。庄稼活。干活儿。8.产品;制成品:出活儿。箱子上配着铜活。这一批活儿做得很好。
哎,说到“半死不活”这个成语,大伙儿肯定不陌生,但真要举个例子说明白,可能还得琢磨琢磨。比如说啊,街角那家奶茶店,开业时人山人海,现在一天就三五个顾客,店员闲得刷手机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“半死不活”吗?说白了,生意有口气吊着,但离彻底凉凉也就一步之遥。
等等,为啥用这个词形容这种状态呢?其实啊,关键在“既没完全垮掉,又看不到希望”的矛盾感。就像你养了盆绿萝,叶子黄了一半却还没掉光,浇不浇水都尴尬。这时候朋友来你家,八成会来一句:“这花咋整得半死不活的?”你懂的,这就是在吐槽事物卡在不上不下的尴尬阶段。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老王最近总抱怨项目推进像蜗牛爬,领导不拍板、同事不配合,整个团队“半死不活”地耗着。这种情况啊,说白了就是缺乏内外部的驱动力,既不像创业公司那样鸡血满满,又不像倒闭部门那样彻底躺平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状态就一定是坏事吗?我倒觉得未必。你看自然界里,动物冬眠时不也是半死不活的状态?关键要看是不是主动选择。就像有些老字号餐馆,看着客流不多,但靠着几十年口碑照样活得滋润。这种“战略性半死不活”,反而成了他们的生存智慧。
再比如咱们手机里那些半年不用一次的APP,你说它们算不算半死不活?厂商舍不得下架,用户懒得卸载,这种数字时代的“僵尸应用”现象,不正是现代版的成语新解嘛。所以说啊,老祖宗的智慧放到现在照样好使。
其实细品这个成语,会发现它特别适合形容转型期的状态。就像现在很多传统行业搞数字化,新技术没吃透,老方法又不管用,整个行业都处在“半死不活”的阵痛期。但反过来说,这种状态往往也是破茧成蝶的前奏,你说对吧?
说到底,“半死不活”这个状态就像人生里的缓冲带。它可能是危机,也可能是转机,关键看当事人怎么把握。就像打游戏时的残血状态,高手眼里这可是秀操作的好机会。所以啊,下次遇到这种不上不下的情况,不妨换个角度想想:这莫不是老天爷给的反杀剧本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