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í bù zé tú
成语解释:犹慌不择路。
成语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张鸿渐》:“张是夜越莽穿榛,急不择途;及明,困殆已极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十分慌乱
繁体字形:急不擇途
英文翻译:Desperate
急:1.急躁;着急:急性子。急着赶路。2.使着急:眼看要开演了,小王还不来,真急人。3.匆促;迅速。与“缓”相对:急促。水流很急。4.迫切;情况严重:急事。情况紧急。5.紧急严重的事情:救急。当务之急。6.热心做;热心帮助:急公好义。急人之难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择:[zé]1.挑选:选择。择善而从。饥不择食。两者任择其一。2.姓。[zhái]1.义同“择”(zé):择菜(把蔬菜中不宜吃的部分剔除,留下可以吃的部分)。2.分解并理清(混乱的线、绳等):费了半天劲,才把那团乱毛线择开。
途:1.道路:路途。旅途。长途。道听途说。半途而废。用途。2.姓。
“急不择途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着急时顾不上选择道路”,常用来形容人在紧迫情况下失去理性判断。比如有人赶着上班怕迟到,眼看地铁门快关了,直接横冲直撞挤进人群,结果撞倒旁人还摔了自己的手机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急不择途”。这时候我们不禁想问:人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做出看似愚蠢的决定?
其实这和大脑的应激反应有关。心理学研究发现,当人处于高度焦虑或时间压力下,大脑会优先启动“战斗或逃跑”的本能模式,理性思考能力反而被抑制。就像考试时遇到难题,越想快点解决反而越容易卡壳。这时候不妨停下来深呼吸三次,给大脑一个缓冲期,往往能找到新思路。
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。我曾亲眼见到邻居阿姨急着去医院看生病的孙子,结果忘记带医保卡,反而在路上折返两次耽误更多时间。这让我意识到:有时候“慢即是快”。提前十分钟检查随身物品,规划好出行路线,反而能避免后续更大的麻烦。
那么如何避免“急不择途”的陷阱呢?有三个实用建议:首先设置时间冗余,重要事项预留15分钟缓冲期;其次建立检查清单,出门前按顺序核对钥匙、证件等必需品;最后培养“暂停键”习惯,在感觉慌乱时主动停下三秒钟再行动。这些方法看似简单,但实践起来能让生活少踩很多坑。
有趣的是,现代科技反而加剧了这种现象。刷短视频时急着划向下一个内容,网购时秒杀倒计时让人盲目下单——这些设计都在利用人类的急迫心理。下次遇到这类场景时,不妨问问自己:这个决定是发自真实需求,还是被外界节奏带着跑?保持这份觉察,或许能让我们在快节奏时代走得更稳当。
说到底,“急不择途”的本质是对失控感的过度补偿。当我们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处,允许计划出现偏差,反而能更从容地面对突发状况。就像老司机常说的:手握方向盘不用太紧,留点余地才能灵活转向。人生道路何尝不是如此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