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í qīng yǎn wū
成语解释:鼻子发青,眼圈发黑。形容脸部伤势严重。
成语出处:古华《水酒湾纪事》:“若不趁早回头……肯定有跌大跤子、鼻青眼乌的时侯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形容人的伤势
繁体字形:鼻青眼烏
英文翻译:stricken
鼻:1.鼻子,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和呼吸器官:鼻子。2.鼻儿,器物突出带孔的部分:针鼻儿。门鼻儿。3.创始:鼻祖。
青:1.黑色:青布。青线。2.绿色(多用于植物)或蓝色(用于天空):青草。青天。3.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:踏青。看青。4.青年:老中青。5.青海的简称。
眼:1.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。通称眼睛。2.小洞;窟窿:泉眼。炮眼。拿针扎一个眼儿。3.(眼儿)指事物的关键所在:节骨眼儿。4.围棋用语,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。5.戏曲中的拍子:二黄慢板,一板三眼。6.用于井、窑洞:一眼井。一眼旧窑洞。
乌:[wū]1.乌鸦,鸟名,有的地区叫老鸹、老鸦,羽毛黑色,嘴大而直。[乌合]喻无组织地聚集:乌之众。2.黑色:乌云|乌木。3.文言代词,表示疑问,哪,何:乌足道哉?4.姓。[乌呼]同“呜呼”,文言叹词,旧时祭文常用“呜呼”表示叹息。[乌孜别克族]我国少数民族。[wù][乌拉]同“靰鞡”。
哎哟喂,今儿咱们来聊聊“鼻青眼乌”这成语到底咋用。首先得搞明白,这词儿到底是啥意思啊?说白了就是形容人脸上青一块紫一块,像是刚打过架或者摔了跟头。不过你懂的,中文成语讲究个画面感,光看字面就能脑补出惨兮兮的场景。
举个例子哈:小明昨天踢球没看路,一头撞树上了,今儿来学校直接成了“鼻青眼乌代言人”。你看,这么用是不是特生动?既交代了原因,又让人立马联想到他那张五彩斑斓的脸。不过要我说啊,这成语现在用得最多的场合,估计是家长训孩子的时候——“再疯跑当心摔得鼻青眼乌!”
有人可能要问了:这成语只能用在身体受伤的情况吗?嘿,这就问到点子上了!其实现在年轻人玩梗早就突破了字面意思。像上周同事熬夜赶方案,第二天顶着黑眼圈来上班,大伙儿就起哄说他这是“脑力劳动的鼻青眼乌”。你看,活用成语多有意思,直接把抽象的疲惫感给具象化了。
说到这儿不得不插句个人看法:现在好多成语都被玩坏了,但“鼻青眼乌”这种自带画面感的反而越用越活泛。前两天看直播,有个主播说自家猫主子打架挂了彩,弹幕齐刷刷飘过“主子这是cosplay鼻青眼乌呢”,当场笑喷一票网友。所以说啊,语言这玩意儿就得跟着时代变,死板板地用老套路多没劲。
最后给个小提醒:虽然这成语挺万能,但正式场合还是悠着点用。比如你要写工作报告,说“项目推进过程中遭遇鼻青眼乌的困难”,领导八成得皱眉头。不过日常唠嗑嘛,怎么生动怎么来,毕竟咱老百姓说话不就图个痛快劲儿?
下次见着谁脸上带伤,别光说“哎呀受伤了”,试试来句“你这是上演现实版鼻青眼乌啊”,保准让人会心一笑。语言嘛,本来就是拿来玩转的,您说是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