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ī lóng piàn jiǎ
成语解释: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。
成语出处:唐·张怀瓘《书议》:“麟凤一毛,龟龙片甲,亦无所不录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
繁体字形:龜龍片甲
英文翻译:Tortoise beetle
龟:[guī]爬行动物。背腹有甲。有些种类的龟,头、尾和脚可缩入甲内。在水中或陆上都能生活,寿命很长。有的龟甲可供药用。[jūn]同“皲”。[qiū]1.〔龟兹〕2.古地名。在今新疆库车一带。唐贞观二十二年(648)设置龟兹都督府。后并入安西都护府。3.唐代安西四镇(军镇)之一,先后受安西都护府及安西节度使统辖。4.古西域国名。在今新疆库车一带。
龙:1.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,身体长,有鳞,有角,有脚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降雨。2.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,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:龙颜。龙廷。龙袍。龙床。3.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:龙舟。龙灯。龙车。龙旗。4.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,如恐龙、翼手龙等。5.姓。
片:[piàn]1.平而薄的物体:卡片。名片。2.切削成薄的形状:片肉片。3.少,零星:片段(整体当中的一段)。片刻。片面。片甲不存。4.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:分片儿开会。5.〔片假名〕日本文所用的楷书字母。6.量词,指面积、范围、景象、心意等或成片的东西:两片药。一片新气象。[piān]义同(一),用于“相片儿”、“电影片儿”等。
甲:1.天干的第一位。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。2.第一;居第一位:甲级。桂林山水甲天下。3.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:甲壳。指甲。4.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。用金属、皮革等制成:盔甲。装甲车。5.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。若干户为一甲,若干甲为一保。
“龟龙片甲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,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其实它常用来形容珍贵却零散的事物,就像龟甲、龙鳞这些传说中的宝物,即使只剩碎片也值得珍藏。比如在考古现场,专家们小心翼翼地将几块刻有古文字的龟甲拼接起来,感叹道:“这些龟龙片甲虽不完整,却是解开千年谜题的关键钥匙。”这里的问题在于,零散的东西为什么会被重视?答案在于它们背后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——即使残缺,也能拼凑出完整的故事。
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一位老收藏家翻出祖传的木匣,里面只有半枚玉璧和几片褪色的刺绣。家人觉得“不过是一堆破烂”,他却笑着说:“这些龟龙片甲,每一片都是祖辈闯荡南北的见证。”此时人们可能会想,普通人如何判断零散物品的价值?关键在于是否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它们背后的情感与记忆。零散不等于无用,反而可能因稀缺性而更显独特。
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当下信息碎片化的时代。每天接触的海量短视频、短文推送不正是现代社会的“龟龙片甲”吗?有人焦虑于知识的零散,但换个角度看,如果能像考古学家拼接龟甲那样,主动将碎片信息串联成系统认知,反而能培养出更强的整合能力。毕竟,完整的拼图固然震撼,但寻找碎片、发现关联的过程本身也充满乐趣。
当我们在旧书店偶然翻到半本绝版诗集,或在老房子阁楼找到泛黄的信笺时,不妨用“龟龙片甲”的心态去对待。它们或许无法立刻展现全貌,却像时光长河中的漂流瓶,等待着有心人解读其中的密码。这种对残缺之美的珍视,或许正是中华文化中“重神韵而非形似”的智慧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