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iàn jiǎ bù cún
成语解释: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。形容全军覆没。
成语出处:明 梁辰鱼《浣纱记 死忠》:“我夫差收楚服越……昨遣太宰先领一枝军支,与齐战于艾陵之上,杀得他片甲不存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状语;指全军覆没
繁体字形:片甲不存
英文翻译:the army is completely wiped out
片:[piàn]1.平而薄的物体:卡片。名片。2.切削成薄的形状:片肉片。3.少,零星:片段(整体当中的一段)。片刻。片面。片甲不存。4.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:分片儿开会。5.〔片假名〕日本文所用的楷书字母。6.量词,指面积、范围、景象、心意等或成片的东西:两片药。一片新气象。[piān]义同(一),用于“相片儿”、“电影片儿”等。
甲:1.天干的第一位。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。2.第一;居第一位:甲级。桂林山水甲天下。3.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:甲壳。指甲。4.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。用金属、皮革等制成:盔甲。装甲车。5.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。若干户为一甲,若干甲为一保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存:1.存在;生存:残存。父母俱存。2.储存;保存:封存。存粮。3.蓄积;聚集:存食。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。4.储蓄:存款。存折。零存整取。把暂时不用的现款存在银行里。5.寄存:存车处。行李先存在这儿,回头再来取。6.保留:存疑。存而不论。去伪存真。7.结存;余留:库存。收支相抵,净存二百元。8.心里怀着(某种想法):存心。心存侥幸。不存任何顾虑。9.姓。
“片甲不存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盔甲碎片都不剩的画面,但它的实际含义可不止于此。那么,它到底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呢?举个例子:某团队在创业大赛中因准备不足惨遭淘汰,有评委评价道:“他们的商业计划漏洞百出,竞争对手一上场,直接让他们片甲不存。”这里用“片甲不存”强调了彻底失败的结果,比单纯说“输得很惨”更有冲击力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战争或竞争场景吗?其实不然。比如朋友聊起股市暴跌时感叹:“昨天新能源板块跌得片甲不存,我账户直接缩水三成。”这种用法跳出了传统语境,反而让表达更生动。成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随着时代“变形”,只要核心含义契合,用在哪儿都不违和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片甲不存”常被用来警示过度自信的危害。比如某科技博主分析行业趋势时写道:“巨头若固守旧技术,迟早会被创新者打得片甲不存。”这种用法不仅点明了竞争残酷性,还暗含“不进则退”的生存法则。个人认为,这种成语就像一面镜子,既能照见历史,也能映射当下——毕竟从古至今,“彻底溃败”的故事从未停止上演。
如果把视线转向日常生活,这个成语还能怎么用?假设小区围棋比赛后,爷爷对孙子说:“开局贪吃我的棋子,结果自己大龙被屠,这下片甲不存了吧?”这种幽默化的处理既保留了成语的严肃内核,又增添了生活气息。语言就像积木,关键看怎么组合——用对了地方,老成语也能玩出新花样。
回到最初的问题:为什么“片甲不存”能流传至今?或许因为它精准捕捉了人类对“彻底性”的感知。无论是战场、商场还是棋盘,当某种存在被完全抹去时,这个成语就像一把标尺,丈量着成败的刻度。下次遇到需要强调“毫无余地”的场合,不妨试试这个词,说不定能让你的表达像古战场上的鸣镝一样,直击听众的认知靶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