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īng
  • huāng
  • s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īng huāng shī sè

成语解释:见“惊惶失色”。

成语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七十三回:“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,看见开门,以为恶奴前来陷害,不由的惊慌失色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十分吃惊

繁体字形:驚慌失色

英文翻译:lose countenance

惊慌失色的意思

惊:1.害怕;精神受到刺激,感到不安:惊慌。吃惊。2.惊动:打草惊蛇。3.骡、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:马惊了。

慌:1.急;不沉着:慌张。慌忙。2.恐惧;不安:惊慌。心慌。3.表示难以忍受:闷得慌。

失:1.丢掉:遗失。丧失。2.找不着:迷失路径。3.违背:失信。失约。4.没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没有达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变常态:失色。失神。7.错误:过失。千虑一失。

色:[sè]1.颜色:红色。绿色。2.脸上的表情:喜形于色。色厉内荏。3.情景;景象:景色。荷塘月色。4.种类:各色货品。花色齐全。5.质量:成色。足色。6.情欲。7.妇女的美好容貌:姿色。色艺双绝。[shǎi]同“色(sè)”。用于一些口语词,如“落(lào)色”“捎(shào)色”等。

成语评论

惊慌失色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:比如你正在考试,突然发现没带笔,手忙脚乱翻书包的样子,就是典型的“惊慌失色”。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——当意外突然发生时,人下意识的表情和动作往往会暴露内心的慌乱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人在紧急时刻会惊慌失色?”其实这和大脑的应激反应有关。当突发事件打破了我们的预期,杏仁核会先于理性思考启动“战或逃”模式,这时候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就会不受控制地显露出紧张感。比如办公室打印机突然卡纸,重要文件出不来时,新同事涨红着脸反复按按钮的样子,就是生动的现实写照。

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自然灾害中的表现。去年台风天,我在超市看到有位阿姨购物车被撞翻,鸡蛋碎了一地。她先是愣住两秒,接着蹲下来手抖着捡蛋壳,嘴里不停念叨“怎么办怎么办”。这种既想补救又不知所措的状态,正是“惊慌失色”最真实的诠释。

我个人观察到,现代人更容易在数字时代“惊慌失色”。上周朋友手机掉进火锅里,他举着筷子僵在原地的样子既滑稽又让人心疼。这让我思考:我们是否过度依赖某些事物,导致面对意外时更容易失措?或许培养日常的应急意识,比如提前检查考试用具、备份电子资料,就能减少这类窘况的发生。

遇到突发状况时,不妨试试“三秒法则”:先深呼吸三次,让理性思维重新上线。就像上次部门会议上投影仪故障,主管笑着说了句“正好让各位活动下颈椎”,瞬间化解了紧张气氛。这种化惊慌为幽默的智慧,或许比永不犯错更接近生活的本质。

说到底,“惊慌失色”就像人生的调色盘里一抹特别的颜色。它提醒我们接纳不完美,也见证着人在压力下的真实反应。下次看到别人手忙脚乱时,递张纸巾或搭把手,可能比暗自嘲笑更有温度——毕竟谁都有措手不及的时刻,而善意往往能让苍白的脸色重新焕发光彩。

惊慌失色的造句

  1. 造句 当其他的人都惊慌失色的时候,她保持冷静,帮助避开一场灾难。
  2. 造句 阴谋陷害他的那些人都惊慌失色.
  3. 造句 经那一问,陌生人突然惊慌失色.
  4. 造句 这头名叫乌斯奇的母牛23日晚从一家农场里跑出来,之后它在市区内不断与那些惊慌失色的汽车司机和行人们"狭路相逢"。
  5. 造句 小光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学生,他利用寒假兼职赚取学费。白天帮肉贩割肉,晚上则到医院实习。某晚,有位老妇因急诊,要施行手术,由小光推她进手术室。老妇惊慌失色地狂喊:天啊!你是那个杀猪的,你要把我推到哪啊!
  6. 造句 为荒谬而生的激情最适合滋长于耗尽一切的人,它仍旧能令人惊慌失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