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àn rán shī sè
成语解释:黯然:昏暗的样子;失色:失去光泽。原指心情沮丧;脸色难看。形容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。有时也形容心情不好。
成语出处:清 冒襄《影梅庵忆语》:“顿使《会真》、《长恨》等篇黯然失色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两者比较,差的更差
繁体字形:黯然失色
英文翻译:be cast into the shade
黯:黑;阴暗:黯淡。
然:1.对;不错:不以为然。2.指示代词。如此;这样;那样:不尽然。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3.然而:此事虽小,然亦不可忽视。4.副词或形容词后缀:忽然。突然。显然。欣然。飘飘然。5.又同“燃”。
失:1.丢掉:遗失。丧失。2.找不着:迷失路径。3.违背:失信。失约。4.没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没有达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变常态:失色。失神。7.错误:过失。千虑一失。
色:[sè]1.颜色:红色。绿色。2.脸上的表情:喜形于色。色厉内荏。3.情景;景象:景色。荷塘月色。4.种类:各色货品。花色齐全。5.质量:成色。足色。6.情欲。7.妇女的美好容貌:姿色。色艺双绝。[shǎi]同“色(sè)”。用于一些口语词,如“落(lào)色”“捎(shào)色”等。
哎,说到“黯然失色”这成语啊,不少人可能会联想到“被比下去了”的场景。比如说,“原本以为自己的新手机够酷了,结果朋友掏出最新款,我的瞬间就黯然失色了”——对吧?这种对比感,说白了就是“被碾压”的委婉表达嘛。
那问题来了:为什么非要用“黯然失色”而不是直接说“被比下去”呢?(敲黑板)其实啊,这成语自带画面感!想想看,“黯然”形容的是失去光彩的样子,而“失色”更强调对比后的差距,合在一起不光表达结果,还带了点情绪渲染。比如:“她穿着素色长裙站在人群中,原本挺优雅的,结果红毯女明星一进场,全场目光立刻让她黯然失色。” 是不是比“她被比下去了”更有故事感?
不过要注意哦,这成语可不能乱用!比如有人说“我考试考砸了,成绩单让我黯然失色”——这就不太对劲了。为啥?因为“黯然失色”通常用在两个事物直接对比的场景,而考砸了更多是自身状态问题。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:“平时总考第一的小王,这次却被转学生抢了风头,成绩榜上的排名让他黯然失色。” 瞧,这么用才有内味儿!
话说回来,我总觉得这成语特别适合用在文艺创作里。举个栗子:“老城区的砖瓦房在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旁黯然失色,但墙缝里钻出的野花却倔强地开着。” 这种新旧对比里,既有视觉冲击,又暗藏情感张力,简直像是给场景加了层滤镜。
不知道你们发现没?现在年轻人用这成语时总爱加戏。前几天刷短视频,听到个神评论:“本以为自己是气氛组Queen,结果闺蜜带着唢呐进场,我的存在感直接黯然失色。” 看看,连社交场合的搞笑场面都能套用,成语的生命力果然在于活用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