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īng
  • s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à jīng shī sè

成语解释:色:神色。大为吃惊;脸色失常。形容极度惊恐。

成语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忽见曹操带剑入宫,面有怒色,帝大惊失色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、补语;表示下意识的表情

繁体字形:大驚失色

英文翻译:be frightened and change color

大惊失色的意思
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”。2.古同“”。

惊:1.害怕;精神受到刺激,感到不安:惊慌。吃惊。2.惊动:打草惊蛇。3.骡、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:马惊了。

失:1.丢掉:遗失。丧失。2.找不着:迷失路径。3.违背:失信。失约。4.没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没有达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变常态:失色。失神。7.错误:过失。千虑一失。

色:[sè]1.颜色:红色。绿色。2.脸上的表情:喜形于色。色厉内荏。3.情景;景象:景色。荷塘月色。4.种类:各色货品。花色齐全。5.质量:成色。足色。6.情欲。7.妇女的美好容貌:姿色。色艺双绝。[shǎi]同“色(sè)”。用于一些口语词,如“落(lào)色”“捎(shào)色”等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喂,咱今天唠唠“大惊失色”这成语咋用呗!先抛个问题:这词儿到底啥时候用合适啊?比方说老王正哼着小曲儿遛弯呢,突然看见自家阳台冒黑烟,哎嘛当时脸都吓白了,手里拎的菜兜子“啪嗒”掉地上——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大惊失色嘛!

你瞅瞅这成语多传神,重点就在“突然受惊”这节骨眼上。那有人要问了:和“惊慌失措”有啥区别呢?嘿,区别大着呢!“大惊失色”专指瞬间脸色发白,像老李头打麻将摸到杠上开花,结果发现杠的是别人家牌时那表情,绝对够格用这个词儿。

要我说啊,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“OMG”,其实跟大惊失色异曲同工。就像上周小美刷短视频,突然刷到自家爱豆塌房,手机“咣当”砸脸上——这场景要是拍成慢镜头,配上“大惊失色”四字字幕,绝对比满屏弹幕的感叹号更有画面感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这成语用职场里也挺带劲儿。前阵子部门开会,张主任正唾沫横飞讲PPT呢,突然投影仪蹦出他娃的满月照,好家伙当时他那个表情变化啊,活脱脱从春风满面变成大惊失色,后来才晓得是他媳妇远程投屏闹的乌龙。

要我说这成语妙就妙在画面感十足,比干巴巴说“吓到了”生动多了。不过现在人生活节奏快,遇到突发状况容易反应过激。就像上周快递小哥送错包裹,隔壁大姐拆开看见整盒蜘蛛标本,那声尖叫整栋楼都听见了——所以说啊,遇事还是得淡定,别老是大惊失色的,对吧?

最后插句闲话,前两天看古装剧,里头太医给娘娘诊脉时突然手抖,那惊慌模样倒让我想起个冷知识——古人说“面如土色”其实比“大惊失色”更强调持续时间长,要说这汉语的细腻程度,啧啧,真是绝了!

大惊失色的造句

  1. 造句 黑夜中闪过的那个身影让他大惊失色。
  2. 造句 他看了这篇报道后,顿时大惊失色。
  3. 造句 他听说孩子被车撞伤了,顿时大惊失色,慌忙向医院跑去。
  4. 造句 他读了信之后,大惊失色。
  5. 造句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,老李大惊失色,口吐白沫,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。
  6. 造句 看见路边躺着一条大蛇,她大惊失色。
  7. 造句 外地人见状大惊失色,抱头鼠窜,嘴中直说:“北京售票员怎么这样呀?”。
  8. 造句 玛丽穿过马路时,汽车差点撞着她,这使玛丽大惊失色,因为汽车擦肩而过.
  9. 造句 他们发现老太太死了,大惊失色.
  10. 造句 第二天早上她去看他时,不由得大惊失色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