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uáng
  • jīn
  • s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uáng jīn shī sè

成语解释:黄金失去了颜色。比喻人倒霉时才能再大也不能发挥作用

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运退黄金失色,时来顽铁生辉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人倒霉时

繁体字形:黄金失色

英文翻译:Gold discoloration

黄金失色的意思

黄:1.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。2.指黄金:黄货。黄白之物。3.指蛋黄:双黄蛋。4.象征腐化堕落,特指色情:扫黄。查禁黄书。5.(Huáng)指黄河:治黄。引黄工程。6.(Huáng)指黄帝,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:炎黄。7.姓。8.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:买卖黄了。

金:1.俗称金子。金属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。赤黄色,有光泽,质软,延展性最强,化学性质稳定,易传热和导电。常用作合金、硬币、装饰品等。通称黄金。2.金属:五金。3.钱:现金。助学金。4.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:鸣金收兵。金鼓齐鸣。5.比喻尊贵、珍贵:金口玉言。6.像金子一样的颜色:金发(fà)。金灿灿。7.朝代名(1115—1234)。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。建都会宁(今黑龙江阿城南),后迁都中都(今北京)、开封。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。

失:1.丢掉:遗失。丧失。2.找不着:迷失路径。3.违背:失信。失约。4.没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没有达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变常态:失色。失神。7.错误:过失。千虑一失。

色:[sè]1.颜色:红色。绿色。2.脸上的表情:喜形于色。色厉内荏。3.情景;景象:景色。荷塘月色。4.种类:各色货品。花色齐全。5.质量:成色。足色。6.情欲。7.妇女的美好容貌:姿色。色艺双绝。[shǎi]同“色(sè)”。用于一些口语词,如“落(lào)色”“捎(shào)色”等。

成语评论

黄金失色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放到具体场景里就很好理解了。比如朋友最近抱怨:“我花三个月设计的方案,客户却说‘不够创新’。”他苦笑道:“这就好比黄金掉进沙堆里,再闪亮也没人注意。”黄金原本象征珍贵,可当环境变了,它的价值也可能被忽视——这正是成语的巧妙之处。

有人可能会问:黄金怎么会“失色”呢?其实这里说的不是物理变化,而是价值判断。就像十年前人人追捧的翻盖手机,放在智能机时代,哪怕镶满钻石也难获青睐。技术的革新、审美的变迁,都可能让曾经耀眼的事物失去光环。

在家庭场景中,这个成语同样适用。老张给儿子买了最新款游戏机当生日礼物,孩子却盯着同学的AI编程套装两眼放光。老张摇头说:“我这礼物算是黄金失色了。”电子产品迭代的速度,让“惊喜”的有效期越来越短。

换个角度看,黄金失色”是否意味着事物本身失去价值?我倒觉得未必。就像古董市场的青花瓷碗,在饥荒年代可能换不来半袋米,但遇到识货的收藏家,转眼就能价值连城。关键在于找到对的场景和对的人。

职场新人小陈的经历很有意思。她坚持用手写会议记录,在同事都用平板的办公环境里显得格格不入。直到某次系统故障,全组唯独她能快速调出历史记录。主管感慨道:“你这老方法就像黄金,平时不起眼,关键时刻反而发光。”这反转恰好说明,所谓的“失色”可能只是暂时的错位。

观察这些案例会发现,价值判断始终带着时代烙印。二十年前父母眼中的“铁饭碗”,如今年轻人可能觉得是束缚;曾经代表身份的黑莓手机,在触屏时代成了怀旧道具。黄金本身没变,变的是我们丈量价值的尺子。

有个现象值得注意:当所有人都追逐“新黄金”时,被忽略的旧事物反而可能酝酿新机遇。就像实体书店在电商冲击下大量倒闭,坚持下来的反而成为城市文化地标。这种价值的轮回往复,或许正是“黄金失色”给我们的深层启示——重要的不是事物本身,而是我们看待它的角度和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