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bù xiá jǐ
成语解释:暇:空闲;给:丰足;够。每天都没有一点空闲。形容非常繁忙。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封禅书》:“ 虽受命而功不至,至梁父矣而德不洽,洽矣而日有不暇给,是以即事用希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没有时间休息
繁体字形:日不暇給
英文翻译:be fully occupied every day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暇:没有事的时候;空闲:无暇兼顾。自顾不暇。
给:[gěi]1.交付,送与:给以。送给。献给。2.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:给他一顿批评。3.替,为:给大家帮忙。4.被,表示遭受:房子给火烧掉了。5.把,将:请你随手给门送上。[jǐ]1.供应:供给。补给。给养。自给自足。2.富裕,充足:家给人足。
“日不暇给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有点文绉绉的,但其实它描述的场景你可能每天都在经历——时间不够用,事情多到做不完。比如一位刚入职的实习生,上午被安排整理会议记录,下午要跑三个部门送文件,晚上还被临时通知修改PPT,焦头烂额时感叹一句:“这简直是日不暇给啊!”
问题一:成语和口语中的“忙”有什么区别?“日不暇给”比“忙得脚不沾地”多了一层文学色彩,更强调客观上的时间不足,而非主观上的慌乱。比如一位创业者融资、招人、开发产品同步推进,用这个成语既点明了事务密度,又暗示了持续性的压力。
上周我路过一家社区超市,老板一边扫码结账一边接订货电话,货架旁还堆着未拆的快递箱。他苦笑着对我说:“现在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半用。”这种场景下,若用“日不暇给”来形容,是不是比单纯说“太忙了”更有画面感?
问题二:这种现象只能消极看待吗?未必。认识的一位自由插画师曾分享:赶稿季每天工作14小时,但看到作品被客户认可时,反而觉得这种“日不暇给”充实了人生厚度。关键在于是被动疲于奔命,还是主动掌控节奏。
如今很多人抱怨“时间不够用”,或许该重新审视优先级。就像我常提醒自己:删掉无效社交的饭局,拒绝“假装努力”的加班,把时间留给真正重要的事。日不暇给不该成为自我感动的勋章,而是优化生活方式的提示器。
最后分享个小观察:地铁里刷短视频的人常说“没时间读书”,却能在通勤路上看完30集连续剧。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——重点不在于挤多少,而在于愿意把水浇灌在哪儿。日不暇给的困境里,藏着每个人对生活的真实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