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ù guò bù xiá
成语解释:见“救过不赡”。
成语出处:宋·苏舜钦《上三司副使段公书》:“符檄督责,终日憔悴,而救过不暇,惘然自疑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用于劝诫等
繁体字形:捄過不暇
英文翻译:Too much help
救:1.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:救命。挽救。营救。搭救。抢救。一定要把他救出来。2.援助人、物使免于(灾难、危险):救亡。救荒。救灾。救急。
过:[guò]1.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;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:过来。过去。过河。过桥。过年。过节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。2.从甲方转移到乙方:过户。过账。3.使经过(某种处理):过罗。过筛子。过滤。过淋。过磅。过秤。过油肉。过过数儿。4.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:过目。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。5.超过(某个范围和限度):过分。过期。过犹不及。树长得过了房。6.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(—O—O—)结构的:过硫酸根(SO5-)。过氧化氢(H2O2)。7.探望;拜访:过访。8.去世: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。9.过失(跟“功”相对):过错。记过。勇于改过。10.传染:这个病过人。11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经过:走过广场。把他送过了桥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掉转方向:翻过一页。他回过头看了看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超过或胜过:我比不过你。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。[guo]1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毕:吃过饭再走。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。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,但并未继续到现在:他去年来过北京。我们吃过亏,上过当,有了经验了。[guō]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暇:没有事的时候;空闲:无暇兼顾。自顾不暇。
“救过不暇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的意思其实特别贴近生活——忙得连补救错误的时间都没有。比如有人问:“为什么小张最近总在加班?”同事可能会回答:“项目进度太赶,他天天被客户催着改方案,简直是救过不暇。”这时候你就能感受到,这个词形容的是一种焦头烂额的状态。
说到这儿,可能有人会问:“救过不暇和‘自顾不暇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两者的核心都是“忙不过来”,但“救过不暇”更强调“连改正错误的机会都没有”。比如公司新推出的App因为技术漏洞被用户投诉,程序员一边要修复系统,一边还要应付老板的质问,这时候他可能真的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挤不出来。
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。朋友小李最近刚升职,手下带着五六个新人,结果团队里有人搞砸了客户报告,他自己还要完成季度考核指标。有天他苦笑着说:“我现在是救过不暇,连健身房会员卡都快过期了。”这种既好笑又心酸的场景,是不是让你联想到自己某个手忙脚乱的时刻?
有趣的是,我发现现代人特别容易陷入“救过不暇”的怪圈。明明有各种效率工具,为什么反而更忙了?或许是因为我们总想面面俱到,结果就像同时抛接五个橘子的杂技演员,稍有不慎就会全盘崩溃。这时候不妨学学老手艺人的智慧——与其慌慌张张补漏洞,不如一开始就把每个环节做扎实。
遇到救过不暇的情况该怎么办?有个做项目经理的朋友分享过她的秘诀:每周留出两小时“空白时间”专门处理突发问题。就像在衣柜里留出应急空间,当意外来临时,你才不会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。这个方法未必适合所有人,但至少说明,主动创造缓冲地带能让我们在风浪中站得更稳。
说到底,“救过不暇”就像生活的黄色预警灯。它提醒我们:当补救都成为奢侈时,或许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节奏了。下次感觉要被事情淹没时,不妨试试暂时放下救火的心态,先把最重要的那件事做好——毕竟,稳住阵脚才能走得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