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
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同“疾雷不及掩耳”。
成语出处:晋 傅玄《傅子 阙题》:“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,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,当其冲者摧,值其锋者破,所谓疾雷不暇掩耳,则又谁御之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比喻事情来得突然
繁体字形:疾靁不暇掩耳
英文翻译:Quick thunder can't cover your ears
疾:1.病:疾病。2.痛苦;疼痛:关心群众的疾苦。痛心疾首。3.痛恨:疾恶如仇。4.快;迅速;猛烈:疾走。疾风。
雷:1.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近时放出闪电,闪电引起的高温使空气膨胀、水滴汽化而发生的强烈爆炸声。2.一种爆炸性的武器:水雷。地雷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暇:没有事的时候;空闲:无暇兼顾。自顾不暇。
掩:1.遮盖;掩蔽:掩口而笑。掩人耳目。掩着怀(上衣遮盖住胸膛而不扣纽扣)。2.关;合:掩卷。虚掩着房门。3.关门或合上箱盖等物时被夹住:手被门掩了一下。4.乘人不备(袭击、捕捉):掩杀。掩捕。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你听说过"疾雷不暇掩耳"这个成语吗?想象一下,在篮球比赛中,后卫突然突破三人防守上篮得分,解说员激动地喊:"这记快攻真如疾雷不暇掩耳!"这时候观众还没反应过来,比分牌已经翻新了。这个场景完美诠释了成语的核心——事情发生得太快,连捂耳朵的时间都没有。
这个成语为什么用"疾雷"作比喻?其实古人观察自然现象发现,闪电过后雷声瞬间就会传来,这种自然界的"秒速反应"恰如其分地描绘了突发事件的猝不及防。就像去年双十一的促销活动,某品牌手机突然降价30%,消费者们还没想清楚要不要买,库存就显示"已售罄"了。
在现代生活中怎么使用这个成语呢?比如描述同事升职:"他拿下年度销冠的速度简直是疾雷不暇掩耳,上周刚签完大单,这周就收到晋升通知了。"这种表达既形象又充满画面感。但要注意,这个成语更适合描述积极的意外惊喜,若是突发灾祸,用"晴天霹雳"会更合适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和"迅雷不及掩耳"有什么区别?其实二者表意相通,但"疾雷"更强调速度之快,"迅雷"侧重动作的突然性。就像短视频平台上爆红的素人博主,可能一夜之间涨粉百万,这种坐火箭般的蹿红速度,用"疾雷不暇掩耳"来形容就特别贴切。
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当代有了新内涵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很多事情的传播速度确实堪比疾雷。比如某明星绯闻刚上热搜,工作室的澄清声明已经同步发出。但反过来想,正因为变化来得太快,我们更需要培养"预判能力",就像老话说"晴带雨伞,饱带饥粮",提前做好准备才能不被疾雷般的变故打得措手不及。
下次遇到让人措手不及的事情时,不妨用这个成语来增加表达张力。比如描述孩子成长:"总觉得昨天还在教他认字,转眼就收到大学录取通知,这成长速度真是疾雷不暇掩耳啊。"这种表达既生动传达时间飞逝的感慨,又暗含欣慰之情,比单纯说"太快了"更有感染力。
成语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的使用。当我们用"疾雷不暇掩耳"描述直播带货的秒杀场景,或是形容科技产品的迭代速度时,这个古老的比喻就在新时代焕发了生机。或许再过二十年,我们的子孙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AI技术的突破速度——谁知道呢?未来的疾雷,说不定会比今天的更令人震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