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á rán ér zhǐ
成语解释:戛然:像声词。声音突然停止。
成语出处: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5回:“满场生旦净末,同声一个曲牌,也听不来南腔北调,只觉得如出一口。唱了几套,戛然而止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状语;形容突然中止
繁体字形:戞然而止
英文翻译:cease abruptly
戛:[jiá]1.敲打。2.古代兵器。即戟。一说为长矛。[gā]用于地名,如平戛(在云南西部)。
然:1.对;不错:不以为然。2.指示代词。如此;这样;那样:不尽然。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3.然而:此事虽小,然亦不可忽视。4.副词或形容词后缀:忽然。突然。显然。欣然。飘飘然。5.又同“燃”。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止:1.停止:止步。止境。不止。2.拦阻;使停止:禁止。制止。止血。止痛。止得住。止不住。3.(到、至…)截止:展览从10月1日起至10月14日止。4.仅;只:这话你说过不止一次了。5.姓。
你听过“戛然而止”这个词吗?比如一场热闹的广场舞突然断电,音乐瞬间消失,大妈们举着扇子面面相觑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戛然而止”。这个成语总让人联想到意外中断的场景,但它背后藏着什么特别的意义?
有人问:“为什么不用‘突然停止’而要用‘戛然而止’?”其实差别在画面感。想象老式磁带被猛地按下暂停键,那种机械感的停顿,带着些许未完成的故事性。比如深夜追剧正到关键情节,屏幕突然黑掉,这种“被迫刹车”的体验,用“戛然而止”来形容就比“突然停止”更有冲击力。
生活中处处能找到它的影子。记得去年社区音乐会吗?主唱刚飙完高音,音响系统突然罢工,全场陷入三秒诡异的寂静。这种戏剧化的暂停反而让观众更深刻记住了这场演出。可见“戛然而止”不只是描述停止,更在强调停止带来的余韵。
有人困惑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负面场景吗?”未必。去年参加马拉松时,我在冲刺阶段看到终点线前竖起了“暴雨预警,比赛暂停”的牌子。虽然遗憾,但这种果断的中止反而保障了参赛者安全。关键要看语境中的情感色彩——是慌乱?是悬念?还是理智的抉择?
个人觉得现代人尤其需要理解这个词。在短视频刷不停的今天,我们习惯了无缝衔接的信息流,反而对“戛然而止”变得敏感。就像上周地铁上看人用Kindle,列车进隧道时屏幕反光突然看不清文字,那几秒的停顿竟让我注意到车厢里此起彼伏的哈欠声——有时候强制暂停反而打开新的观察视角。
东西方文化对这个概念的处理也很有趣。中国水墨画讲究留白,交响乐终章常有强收尾,而好莱坞电影偏爱渐隐画面。下次看悬疑片时注意:导演若在揭秘前黑屏,用字幕卡代替结局,这种“戛然而止”的设计是不是比直白交代更让你念念不忘?
最后留个思考题:当你准备发朋友圈吐槽时,突然删除所有文字只留空白发布键——这种自我制造的“戛然而止”,算不算当代人的新型情绪表达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