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zhì
  • z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zhì zhī bù lǐ

成语解释:置:放。放在一边;不予理睬。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。

成语出处:清 顾炎武《华阴王氏宗祠记》:“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,一切置之不理,而听民之所自为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
繁体字形:置之不理

英文翻译:ignore

置之不理的意思

置:1.搁;放:安置。搁置。漠然置之。置之不理。置诸脑后。2.设立;布置:装置。设置。3.购置:添置。置一些用具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理:1.物质组织的条纹;纹理:木理。肌理。条理。2.道理;事理:合理。理屈。理当如此。3.自然科学,有时特指物理学:理科。数理化。4.管理;办理:处理。理财。当家理事。5.整理;使整齐:理发。理一理书籍。6.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;表示意见(多用于否定式):路上碰见了,谁也没理谁。置之不理。7.姓。

成语评论

老师批评他,他置之不理

置之不理的造句

  1. 造句 你也许早就已经习惯了。心隐隐作痛的时候,也可以置之不理。不知不觉掉下眼泪,也可以习以为常。强颜欢笑或是歇斯底里都是愚蠢可笑的。
  2. 造句 医生劝小张戒烟,他却置之不理,结果得了很严重的肺病。
  3. 造句 王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置之不理。
  4. 造句 老板对她的要求充耳不闻,置之不理。
  5. 造句 他对一切有关金钱的要求都置之不理。
  6. 造句 但他们对这一点却置之不理,即我们虽说是飞行员,却和任何潜在的特务一样有被俘的危险。
  7. 造句 面对他人的恶意中伤,我们可以置之不理。
  8. 造句 老师批评他,他置之不理。
  9. 造句 这件事儿发生在你身上,你难道可以置之不理么?
  10. 造句 四川地雷惊动大半个神州,党领导们哪能置之不理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