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ì sǐ rú guī
成语解释: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。形容为了正义事业;不怕牺牲生命。
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》:“三军既成阵,使士视死如归,臣不如公子成父。”《吕氏春秋 勿躬》:“三军之士,视死如归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視死如歸
英文翻译:take death calmly
视:1.看:视力。视线。近视。熟视无睹。2.看待:轻视。重视。藐视。一视同仁。3.考察:视察。巡视。监视。4.姓。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归:1.返回:归国华侨。无家可归。2.还给;归还:物归原主。3.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:殊途同归。千条河流归大海。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。4.由(谁负责):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。5.属于(谁所有):功劳归大家。这些东西归你。6.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,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:批评归批评,奖金一分也没少给。7.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。8.姓。
“视死如归”这个词听着挺吓人,但你真的懂它的意思吗?举个例子,古代有位将军带兵打仗,明知必败却坚持冲锋,临行前说:“今日一去,不过把死亡当回家罢了。”这就是典型的“视死如归”。它说的不是求死,而是面对危险时把信念看得比生命更重要。
有人问:“现在和平年代,这种精神还有用吗?”其实急诊室里的医生抢救传染病患者,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,这些选择背后都有视死如归的影子。上个月新闻里那个潜水员为救落水儿童,在激流里往返三次,体力耗尽前说的那句“孩子先走”,正是现代版的诠释。
为什么这种品质让人敬佩?或许因为它展现了人性最耀眼的部分。就像去年地震时,有个老师用身体撑住门框让学生先逃,水泥板砸下来时她保持着托举姿势。这种超越求生本能的选择,让“怕死”这个生物天性在人性光辉面前黯然失色。
有人困惑:“视死如归是盲目冒险吗?”其实关键要看价值衡量。抗疫期间很多志愿者主动请缨,他们不是不怕感染,而是认为“有些事比安全更重要”。这种清醒的勇敢,和冲动行事完全不同。就像老渔民常说:“见着翻船不能不救,这是海上规矩”,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责任高于安危的生存哲学。
当代社会里,视死如归更多表现为对信念的坚守。有个程序员朋友辞去高薪工作,花五年时间开发盲人导航软件,最困难时他抵押了房子。他说:“如果这事不做,我活着就像死了一样。”这种把理想视为生命的坚持,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视死如归?
观察这些例子会发现,真正打动人心的从不是死亡本身,而是那份超越性的执着。就像山火中的逆行者,他们的选择不是为了成为英雄,而是因为“有些东西值得守护”。这种精神在不同时代变换着载体,但内核始终是人性对崇高的永恒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