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 quǎn bù níng
成语解释:宁:安宁。连鸡狗都不得安宁;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。
成语出处:唐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哗然而骇者,虽鸡狗不得宁焉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补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鶏犬不寍
英文翻译:the very fowls and dogs have no peace
鸡:1.家禽,品种很多,嘴短,上嘴稍弯曲,头部有红色的肉冠。翅膀短,不能高飞。也叫家鸡。2.(Jī)姓。
犬:狗:警犬。猎犬。牧犬。军用犬。丧家之犬。鸡鸣犬吠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宁:[níng]1.平安,安定:宁静。宁谧。息事宁人。2.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:宁亲。归宁。3.守父母之丧,丧假:“前博士弟子父母死,予宁三年”。4.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。5.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。6.姓。[nìng]1.情愿:宁肯。宁死不屈。宁缺毋滥。2.岂,难道: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3.语助,无实际意义:不宁唯是。[zhù]1.贮藏;积聚。同“贮”。2.久立。同“伫”。3.大门与屏风之间。
生活中,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场景:邻居装修电钻声震耳欲聋,楼上小孩追逐打闹咚咚作响,这时候常听人说"闹得鸡犬不宁"。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?它仅仅形容吵闹吗?
比如朋友小张家最近在翻修老宅,施工队每天六点就开始敲敲打打。他家后院养的鸡群被惊得扑棱翅膀四处乱窜,看门狗也对着工人狂吠不止。这种既影响动物又扰乱人的状态,用"施工搞得鸡犬不宁"来形容就特别贴切。这里不仅描绘了物理环境的混乱,更暗示了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。
为什么要用动物作比喻?古人观察到鸡犬对环境变化最敏感,它们的不安往往预示着更大的问题。就像现代办公楼里,当管理层频繁变动组织架构,员工们像无头苍蝇般开会讨论,这种人心惶惶的状态,用"公司改组闹得鸡犬不宁"来描述,既生动又留有想象空间。
记得去年社区广场舞音响音量纠纷吗?大妈们觉得音乐不够响跳不痛快,住户们却被吵得夜不能寐。这种双方僵持不下、谁都不舒服的僵局,用"广场舞争议让小区鸡犬不宁"来概括,立即能让听众联想到那种剑拔弩张的氛围。
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负面场景吗?其实不然。表妹的幼儿园上周组织亲子运动会,孩子们笑着追气球,家长忙着录视频,小狗在人群里兴奋地钻来钻去。虽然场面热闹得像"游园会办得鸡犬不宁",但字里行间透着欢乐的烟火气。关键要看语境中的情感色彩。
在我看来,这个成语像面多棱镜。它既照见物理空间的嘈杂,也折射人际关系的紧张,更能反映时代特有的焦虑。就像此刻窗外正在进行的道路施工——机器轰鸣声中,快递小哥灵活地绕开路障,早餐铺老板娘照常炸着油条,这种矛盾又和谐的画面,或许正是现代版的"鸡犬不宁"。
下次遇到类似情境时,不妨观察其中的动态平衡。混乱中往往孕育着新的秩序,就像暴风雨过后,鸡群会重新回窝,狗儿也会安静地趴回门槛。生活的智慧,有时就藏在这些古老的比喻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