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zhī
  • téng
  • yǎ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ù zhī téng yǎng

成语解释:是疼是痒都不知道。比喻不体贴,不关心。

成语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六回:“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,也容我们说一句。你好不知疼痒,只顾逞办!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麻木

繁体字形:不知疼癢

英文翻译:Imperceptible

不知疼痒的意思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知:[zhī]1.晓得,明了:知道。知名(著名)。知觉(有感觉而知道)。良知。知人善任。温故知新。知难而进。知情达理。2.使知道:通知。知照。3.学识,学问:知识,求知。无知。4.主管:知县(旧时的县长)。知府。知州。知宾(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。亦称“知客”)。5.彼此了解:相知。知音。知近。6.彼此了解、交好的人:故知(老朋友)。[zhì]古同“”,智慧。

疼:1.因病、伤、刺激等引起的痛的感觉:腰疼。2.关心;疼爱:像亲生女儿一样疼她。这孩子怪招人疼的。

痒:1.皮肤或黏膜受到轻微刺激时引起的想挠的感觉。2.比喻想做某事的愿望强烈,难以抑制:技痒。见人打球,他心里直发痒。

成语评论

哎,你别说,"不知疼痒"这成语乍一听挺玄乎,其实说白了就是形容人麻木不仁,对啥事都无所谓。举个栗子:老张家孩子摔得膝盖破皮直哭,隔壁王叔瞅都不瞅一眼,还嘀咕"小孩子闹腾正常",你说这是不是典型的不知疼痒

等等,那这成语到底啥时候用合适呢?嘿,这就得看场合了!比如职场里同事被老板当众训得面红耳赤,旁边人还忙着刷手机假装没看见,这时候用"不知疼痒"来形容简直不要太贴切。

不过咱得掰扯清楚,这种态度跟"佛系"可完全两码事。佛系是主动选择看淡,而不知疼痒更像是情感开关卡壳了。就像上周我邻居装修天天电钻响,物业愣是装聋作哑半个多月,这要搁古代,估计早被人写进话本里当反面教材了。

您猜怎么着?其实这种状态在现代社会还挺常见。地铁上看见老人站着,年轻人集体低头装睡;网上遇到键盘侠乱喷,围观群众光吃瓜不劝架...要我说啊,这就像手机用久了会发烫死机,人心被信息轰炸多了也会暂时"断片"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谁还没个不在状态的时候呢?关键得守住底线。就像我表弟当护士那会儿,值夜班累得眼皮打架,但给病人换药时照样轻手轻脚——这才叫专业素养,跟不知疼痒压根不沾边。

说到底,这成语就像面照妖镜。下次遇到事不关己的情况,不妨扪心自问:我这反应是看透世事的豁达,还是懒得走心的冷漠?要我说啊,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,该热乎的时候还是得热乎着点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