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
成语解释: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。形容恬不知耻。
成语出处:宋 欧阳修《与高司谏书》:“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。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不知廉耻
繁体字形:不識人閒有羞恥事
英文翻译:I don't know there's shame in the world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识:[shí]1.认得:识字。相识。2.知识:常识。学识。3.见解;辨别力:很有见识。远见卓识。[zhì]1.记住:博闻强识。2.标志;记号:款识。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间:[jiān]1.方位词。中间:彼此间。同志之间。两国之间。2.方位词。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:田间。人间。晚间。一刹那间。3.一间屋子;房间:里间。车间。衣帽间。4.房屋的最小单位:一间卧室。三间门面。5.姓。“閒”[jiàn]1.空隙:乘间。2.嫌隙;隔阂:亲密无间。3.隔开;不连接:间隔。黑白相间。4.挑拨使人不和;离间:反间。5.拔去或锄去(多余的苗):间萝卜苗。“閒”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羞:1.害臊;难为情:害羞。2.使难为情:你别羞我了。3.耻辱:羞耻。4.感到耻辱:羞与为伍。5.同“馐”。
耻:1.羞愧;羞愧的事:可耻。奇耻大辱。2.认为羞辱:不耻下问。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成语“不识人间有羞耻事”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:某公司高管挪用公款被曝光后,不仅毫无悔意,还公开炫耀豪车名表,同事私下议论:“他真是不识人间有羞耻事!”这句话直指对方对道德底线的漠视,仿佛羞耻感在他身上完全失效。
为什么这个成语能引发强烈共鸣?它像一面照妖镜,精准戳穿那些突破公序良俗却仍理直气壮的行为。比如网络暴力中,有人恶意造谣攻击他人,被揭穿后反而倒打一耙,网友怒斥:“造谣者简直不识人间有羞耻事!”这种表达比单纯批评“不要脸”更有文化厚度。
从个人视角看,这个成语的警示价值远超语言本身。现代社会信息爆炸,有人把“厚脸皮”当作生存技能,但过度合理化自身错误行为,就像在良知上开了个破洞。记得邻居家孩子考试作弊被抓,家长却大闹教务处要求撤销处分,这种护短行为恰是“不识羞耻”的现实写照。
如何在生活中避免成为成语讽刺的对象?关键在于建立健康的荣辱观。就像小区垃圾分类推行初期,总有人趁夜乱丢垃圾。后来物业设置“文明红黑榜”,通过群体监督唤醒了个体的羞耻心。这种由外而内的约束机制,正是成语给予我们的现实启发。
语言是社会的温度计,“不识人间有羞耻事”的流行,折射出人们对道德底线的共同守护。当我们用这句话批评不良现象时,其实也在重申:知耻近乎勇,守住羞耻心才能守住做人的根本。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礼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