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ù shí qǐ dǎo
成语解释:识:知道,认识。指不知好歹,不识时务
成语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52回:“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,不久便要宰杀,你还不识起倒?去了罢!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知好歹
繁体字形:不識起倒
英文翻译:Don't know what to do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识:[shí]1.认得:识字。相识。2.知识:常识。学识。3.见解;辨别力:很有见识。远见卓识。[zhì]1.记住:博闻强识。2.标志;记号:款识。
起:1.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:起来。起立。起床。早睡早起。2.离开原来的位置:起身。起飞。3.物体由下往上升:皮球不起了。4.长出(疱、疙瘩、痱子):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。5.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:起货。起钉子。6.发生:起风了。起疑心。起作用。7.发动;兴起:起兵。起事。8.拟写:起稿子。起草。9.建立:起伙。起会。白手起家。平地起高楼。10.姓。11.件;次: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。防止了一起事故。12.群;批:外面进来一起人。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:乐队奏起迎宾曲。会场响起热烈掌声。14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:他多次问起过你。想起一件事。
倒:[dǎo]1.竖立的东西躺下来:摔倒。墙倒了。倒塌。倒台。打倒。卧倒。2.对调,转移,更换,改换:倒手。倒换。倒车。倒卖。倒仓。倒戈。[dào]1.位置上下前后翻转:倒立。倒挂。倒影。倒置。2.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:倒水。倒茶。3.反过来,相反地:倒行逆施。反攻倒算。倒贴。4.向后,往后退:倒退。倒车。5.却:东西倒不坏,就是旧了点。
哎呦喂,今天咱们聊聊这个成语“不识起倒”。说人话哈,这就是形容人搞不清楚形势,该进不进、该退不退,活像拿着筷子喝汤——工具用错地儿了。比如你同事在老板宣布裁员时突然举手要加薪,这就叫典型的不识起倒。
那有人要问了:“为啥总有人犯这毛病?”(自问自答环节到!)说白了,要么是雷达信号弱——对周围气氛变化不敏感;要么是心里装了小马达——太急着表达自己。就像上周我遇见个老同学,人家正忙着改方案呢,他非拉着人聊昨晚球赛,你说这算不算教科书式的不识起倒?
不过话又说回来,这事儿也不能全怪个人。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大家注意力都被切成碎片了,有时候真不是故意当“气氛杀手”。就像开车导航延迟了两秒,错过路口很正常嘛。关键得学会装个“社交导航仪”——多观察别人的表情包,少盯着自己的台词本。
个人觉得啊,这成语搁现代职场特别实用。你看那些晋升快的同事,哪个不是把“识时务”技能点满的?该闭嘴时绝不多话,该发言时句句砸在点子上。老祖宗说的“时然后言,人不厌其言”可不就是这个理儿?
最后给个小妙招:下次拿不定主意时,心里默念三遍“先看后动”。就像玩真人CS,总得先观察队友位置再冲锋吧?记住啦,会看火候的人,走到哪儿都吃不了亏。人生这场大戏,咱既要当主演,也得学会当观众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