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ù tōng shì wù
成语解释:指不了解社会上的情况
成语出处: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懂为人处世
繁体字形:不通丗務
英文翻译:Unworld affairs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通:[tōng]1.没有堵塞,可以穿过:管子是通的。山洞快要打通了。这个主意行得通。2.用工具戳,使不堵塞:用通条通炉子。3.有路达到:四通八达。火车直通北京。4.连接;相来往:沟通。串通。私通。通商。互通有无。5.传达;使知道:通知。通报。通个电话。6.了解;懂得:通晓。精通业务。粗通文墨。不通人情。他通三国文字。7.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:日本通。万事通。8.通顺:文章写得不通。9.普通;一般:通常。通病。通例。通称。10.姓。[tòng]用于动作:打了三通鼓。挨了一通儿说。
世:1.时代:近世。当世。2.人的一生:一生一世。3.一代传一代的:世医。世交。4.指有世交关系的:世叔。5.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:第十五世孙。6.世界;社会:举世无双。公之于世。7.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。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。
务:1.事情:事务。任务。公务。2.从事;致力:务农。好高务远。3.旧时收税的关卡(今只用于地名):曹家务(在河北)。商酒务(在河南)。4.务必:务须。除恶务尽。务请按时参加。5.姓。
哎哟,这“不通世务”到底是个啥情况啊?说白了就是形容人不懂社会上的门道,活像个“小白兔闯进菜市场”。比如有人问:“小王刚毕业就对着客户大谈学术理论,结果合同黄了,你说这叫啥?”答案明摆着——这就叫不通世务嘛!
等等,为啥不通世务的人容易吃亏呢?嘿,这事儿就像拿着菜刀削苹果,工具用错了地儿。比如隔壁老李,明明在酒局上非要聊量子物理,把老板听得直打哈欠。您说这能怪别人不接茬吗?社会这盘棋啊,光有知识可不够,得懂规则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不通世务就一定是坏事吗?我觉着吧,这得分场合。像搞科研的教授要是太会来事儿,说不定反而耽误正事儿。前阵子不是有个新闻吗?某科学家因为太专注研究,连市长视察都忘了接待,结果人家反倒夸他“纯粹”。您瞅瞅,这算不算另一种智慧?
要我说啊,现在年轻人常被说“社恐”“不通世务”,这事儿得辩证着看。前两天刷短视频,看见个00后实习生直接跟老板说“加班费得按法律算”,虽然被同事说是愣头青,但仔细想想——这不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吗?老话说得好,初生牛犊不怕虎,有时候“不通”反而能捅破窗户纸。
各位看官您琢磨琢磨,咱老祖宗造这成语的时候,可能没想到现在社会变得这么快。以前讲究人情世故,现在年轻人更看重效率原则。就像我家表弟,虽然不会敬酒递烟,但靠着写代码的本事照样混得风生水起。这世道啊,早不是非黑即白的单选题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