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ín nán wú shè
成语解释:慑:恐惧。面对危难,却无所恐惧。
成语出处:唐·张说《齐黄门侍郎卢公神道碑》:“公处屯安贞,赋诗颓饮,视得失蔑如也,临难无慑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沉着、冷静
繁体字形:臨難無慴
英文翻译:Impending
临:1.靠近;对着:临街。临河。背山临水。居高临下。如临大敌。2.来到;到达:光临。莅临。身临其境。双喜临门。3.临近;临到(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),含有将要、快要的意思:临睡。临毕业。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。4.照着字画模仿:临摹。临帖。临画。临得挺像。5.姓。
难:[nán]1.不容易,做起来费事:难处。难度。难点。难关。难熬。难耐。难产。难堪。难题。难以。难于。困难。畏难。急人之难。2.不大可能办到,使人感到困难:难免。难为。难保。难怪。难倒(dǎo)。难道。难能可贵。3.不好:难听。难看。[nàn]1.灾祸,困苦:难民。灾难。遇难。逃难。殉难。患难。遭难。避难。排扰解难。2.仇怨:排难解纷。3.诘责,质问:发难。非难。责难。[nuó]古同“傩”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慑:恐惧;使害怕:慑服。威慑。
“临难无慑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有点文绉绉的,其实说的就是遇到困难不怂。比如你刚入职一家公司,突然被要求独立负责一个紧急项目,这时候心里可能慌得不行,但如果你能稳住心态、一步步解决问题,这就是“临难无慑”的典型表现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有些人能做到临难不惧?其实关键不在“不害怕”,而在于“不因害怕而停步”。比如登山时遇到暴雨,恐惧是本能,但经验丰富的登山者会迅速评估风险,调整路线——这种行动力才是“无慑”的真正含义。
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比如学生面对高考,焦虑到失眠是常态,但真正能超常发挥的,往往是那些把压力转化为复习计划的人。他们不是没有恐惧,而是用具体行动稀释了恐惧的浓度。
个人认为,现代人更需要这种品质。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遇到的“难”不再是单纯的物理危险,更多是心理层面的持续压力。就像面对工作群里的连环@,与其被焦虑淹没,不如立即列出待办清单——这种“见招拆招”的态度,就是当代版的临难无慑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临难无慑不等于硬扛。就像疫情期间很多实体店转型线上,表面看是被迫应对,实则是主动破局。这种在困境中寻找转机的智慧,反而比单纯的勇气更有生命力。
下次遇到突发状况时,不妨试试“拆解恐惧法”:把“这个事好难”变成“第一步该做什么”。当注意力从情绪转向行动,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扛得住风浪——这或许就是成语穿越千年,依然鲜活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