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ín
  • nàn
  • gǒu
  • miǎ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ín nàn gǒu miǎn

成语解释: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。

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临难毋苟免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;指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

繁体字形:臨難苟免

英文翻译:To live in danger

临难苟免的意思

临:1.靠近;对着:临街。临河。背山临水。居高临下。如临大敌。2.来到;到达:光临。莅临。身临其境。双喜临门。3.临近;临到(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),含有将要、快要的意思:临睡。临毕业。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。4.照着字画模仿:临摹。临帖。临画。临得挺像。5.姓。

难:[nán]1.不容易,做起来费事:难处。难度。难点。难关。难熬。难耐。难产。难堪。难题。难以。难于。困难。畏难。急人之难。2.不大可能办到,使人感到困难:难免。难为。难保。难怪。难倒(dǎo)。难道。难能可贵。3.不好:难听。难看。[nàn]1.灾祸,困苦:难民。灾难。遇难。逃难。殉难。患难。遭难。避难。排扰解难。2.仇怨:排难解纷。3.诘责,质问:发难。非难。责难。[nuó]古同“”。

苟:1.姑且;暂且:苟安。2.草率;随便:一丝不苟。3.文言连词。如果;假使:苟不教,性乃迁。4.姓

免:1.去除:免费。免职。2.避免:免疫。3.不要;不可:免开尊口。闲人免进。

成语评论

临难苟免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离我们并不远。举个例子:某公司突然面临重大财务危机,管理层明知问题根源却选择隐瞒真相,甚至通过裁员暂时缓解压力,而不是直面问题。这种行为就可以被称为“临难苟免”——他们为了眼前的安稳,放弃了彻底解决问题的机会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人会在关键时刻选择逃避呢?”其实这和人性中的自我保护本能有关。就像火灾发生时,有人会下意识往反方向跑一样,面对精神压力或道德困境时,人们容易优先选择让自己“心理安全”的方案。但这种选择往往只是把问题往后推,就像用胶带粘补漏水的管子。

在历史故事里,我们也能找到典型案例。明朝土木堡之变后,部分官员主张南迁避祸,这就是典型的“临难苟免”思维。不过当时于谦力主坚守北京,最终成功保卫都城。两种选择的对比告诉我们:逃避可能暂时轻松,但直面挑战往往能打开新局面。

现代生活中,这种心理博弈随处可见。比如朋友找你帮忙解决纠纷,你怕得罪人而含糊其辞;同事工作失误牵连到你,你急着撇清关系……这些日常小事里都藏着“临难苟免”的影子。关键是要意识到:短期轻松和长期心安,常常需要权衡。

我个人观察发现,越是习惯性选择“苟免”的人,越容易陷入更大的困境。就像滚雪球效应,未解决的问题会带着利息回来。不妨试着把每个难关当作升级关卡——通关后的成就感,远比逃避时的侥幸更让人踏实。毕竟,生活的考题可以暂时跳过,但永远不会自动消失。

最后要说明的是,成语本身不带绝对评判色彩。在确实无法承受的极端压力下,暂时的退让也是智慧。就像地震时先找掩体而不是盲目往外冲,关键要区分“明智的自我保护”和“习惯性的责任逃避”。认清这个界限,我们才能在复杂现实中做出更适合的选择。

临难苟免的造句

  1. 造句 固有临难苟免,而求生以害仁者焉;亦有见危授命,而杀身以成仁者焉。
  2. 造句 临难苟免的伪君子!那样何以为人。
  3. 造句 今若临难苟免,岂有面目对战死士卒哉!
  4. 造句 朝廷幼主恃我而已,临难苟免,吾不为也。
  5. 造句 固有临难苟免,而求生以害仁者焉;亦有见危授命,而杀身以成仁者焉,此正是非之所由决,而恒情之所易惑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