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ín
  • ná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ín nán bù bì

成语解释:避:回避。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。形容勇敢胆大。
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4回:“夫料事能中,智也;尽心谋国,忠也;临难不避,勇也;杀身救国,仁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人很勇敢

繁体字形:臨難不避

英文翻译:Never avoid in the face of danger

临难不避的意思

临:1.靠近;对着:临街。临河。背山临水。居高临下。如临大敌。2.来到;到达:光临。莅临。身临其境。双喜临门。3.临近;临到(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),含有将要、快要的意思:临睡。临毕业。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。4.照着字画模仿:临摹。临帖。临画。临得挺像。5.姓。

难:[nán]1.不容易,做起来费事:难处。难度。难点。难关。难熬。难耐。难产。难堪。难题。难以。难于。困难。畏难。急人之难。2.不大可能办到,使人感到困难:难免。难为。难保。难怪。难倒(dǎo)。难道。难能可贵。3.不好:难听。难看。[nàn]1.灾祸,困苦:难民。灾难。遇难。逃难。殉难。患难。遭难。避难。排扰解难。2.仇怨:排难解纷。3.诘责,质问:发难。非难。责难。[nuó]古同“”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避:1.躲开;回避:退避。避而不谈。避一会儿雨。2.防止:避孕。避雷针。

成语评论
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——明明知道前面是个大麻烦,但就是没法绕开?这时候,"临难不避"这个词就特别贴切。比如小区王阿姨家的狗突然跑丢了,她大冬天凌晨三点挨家挨户敲门问,最后在工地角落找到冻得发抖的毛孩子。这可不只是找宠物这么简单,更体现着面对突发状况时不退缩的担当。

有人可能会问:"遇到困难躲着走不是更轻松吗?"这话听起来在理,但细想就会发现破绽。去年我们公司遇到资金链危机,新来的项目经理小张主动揽下催收烂账的活儿。他白天跑客户磨破嘴皮,晚上整理单据到凌晨,三个月硬是追回70%欠款。要是当初选择回避,公司可能早就撑不住了。

这让我想起老家堂哥承包荒山种果树的事。头两年不是旱就是涝,村里人都劝他改行。但他愣是带着工人挖蓄水池、搭防雹网,现在那片果园成了县里的示范基地。你看,困难就像块试金石,敢不敢直面它,结果可能天差地别。

有个关键问题值得探讨:临难不避和逞强斗狠有什么区别?去年参加马拉松时认识个跑友,明明膝盖旧伤复发还硬撑着要完赛,结果中途被救护车拉走。真正的临难不避应该像消防员训练那样——平时做好应急预案,遇到火情既勇敢冲进去,又懂得保护自身安全。

我特别欣赏邻居家初中生的做法。这孩子发现校门口交通混乱,不是抱怨而是画了张分流示意图交给交警队。后来交警采纳建议增设了临时护栏,现在孩子们过马路安全多了。你看,解决问题未必要惊天动地,关键是有那份主动应对的劲头。

当代社会信息爆炸带来的焦虑感,反而让临难不避显得愈发珍贵。上周去菜市场,看见卖菜大娘手机支付系统出故障,她没有像其他摊主那样拒收电子支付,而是临时准备零钱盒,还手写收款二维码应急。这种灵活应对的智慧,不正是新时代的临难不避吗?

说到底,困难就像天气预报里的阵雨。与其纠结会不会淋湿,不如随身带把折叠伞。当我们培养出"遇事不躲"的思维习惯,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,反而会成为展现个人能力的舞台。这种积极应对的态度,或许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实用的生存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