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ín nàn bù jǔ
成语解释:临:到;难:灾难;惧:恐惧。遇到危难,一点也不惧怕。
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 说疑》:“夫见利不喜,上虽厚赏无以劝之,临难不恐,上虽严刑无以威之,此之谓不令之民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临危不惧
繁体字形:臨難不懼
英文翻译:face danger fearlessly
临:1.靠近;对着:临街。临河。背山临水。居高临下。如临大敌。2.来到;到达:光临。莅临。身临其境。双喜临门。3.临近;临到(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),含有将要、快要的意思:临睡。临毕业。这是我临离开北京的时候买的。4.照着字画模仿:临摹。临帖。临画。临得挺像。5.姓。
难:[nán]1.不容易,做起来费事:难处。难度。难点。难关。难熬。难耐。难产。难堪。难题。难以。难于。困难。畏难。急人之难。2.不大可能办到,使人感到困难:难免。难为。难保。难怪。难倒(dǎo)。难道。难能可贵。3.不好:难听。难看。[nàn]1.灾祸,困苦:难民。灾难。遇难。逃难。殉难。患难。遭难。避难。排扰解难。2.仇怨:排难解纷。3.诘责,质问:发难。非难。责难。[nuó]古同“傩”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惧:害怕;恐惧:畏惧。毫无所惧。连我也惧他三分。
临难不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品质?简单来说,就是面对危险或困境时保持镇定。比如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,明明浓烟呛得睁不开眼,手背被烫出水泡,但他依然能冷静判断逃生路线——这就是临难不惧最直观的体现。
有人可能会问:"普通人遇到突发状况,真的能做到不慌乱吗?"其实这种能力并非天生,而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的。去年台风天,我亲眼看到邻居王姐家的阳台花架被吹得摇摇欲坠。她先是快速把老人孩子转移到安全房间,接着用晾衣杆卡住花架,最后联系物业加固。整个过程就像按剧本走,完全看不出是第一次经历自然灾害。
这种心态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。上个月公司遇到数据泄露危机,我们部门的小李主动站出来梳理漏洞。当时大家都像热锅蚂蚁,他却能条理清晰地列出应急方案。事后我问他秘诀,他说:"把'怎么办'换成'第一步做什么',焦虑自然就少了。"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思维方式,或许就是临难不惧的关键。
值得注意的现象是,临危不乱的人往往更擅长拆分问题。就像医生做急救时会本能地按照ABCD流程处理,普通人遇到困难时,若能建立自己的"应急预案清单",处理效率能提升三倍不止。我习惯在手机备忘录存着火灾逃生、交通事故等常见险情的应对步骤,定期模拟练习,现在遇上突发状况确实从容多了。
临难不惧背后藏着个有趣的悖论:越害怕失去控制的人,越容易在危机中失控。反观那些愿意接受"意外本就是生活常态"的人,反而能在风浪中站稳脚跟。就像老船长说的:"惊涛骇浪不可怕,可怕的是忘记船锚在哪里。"找到属于自己的锚点,或许就是应对困境的最佳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