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è bù kě zhī
成语解释:支:支持、支撑。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。形容快乐到极点。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张堪传》:“桑无附枝,麦穗两歧,张公为政,乐不可支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快乐到极点
繁体字形:樂不可支
英文翻译:be overwhelmed with joy
乐:[lè]1.快乐:欢乐。乐事。乐不可支。心里乐得像开了花。2.乐于:乐此不疲。3.笑: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。4.姓(与Yuè不同姓)。[yuè]1.音乐:奏乐。乐器。2.姓(与Lè不同姓)。[yào]1.爱好,喜爱:知者~水,仁者~[lào]1.用于地名:~亭,在河北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可:[kě]1.许可:认可。2.能够:牢不可破。3.值得:可爱。4.连词。却;可是。表示转折:他年纪不大,力气可不小。5.副词。1.表示强调: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!2.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:你可知道?。都说这办法好,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?6.适合:可人意。可口。可心。7.文言副词。大约:年可二十。[kè]〔可汗〕简称汗。古代鲜卑、突厥(jué)、回纥(hé)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汗(hán)。
支:1.撑:支帐篷。把苇帘子支起来。他用两手支着头正在想什么。2.伸出;竖起:两只虎牙朝两边支着。支着耳朵听。3.支持:支援。支应。体力不支。乐不可支。疼得实在支不住。4.调度;指使:支配。支使。把人支走。5.付出或领取(款项):支出。支取。支了一笔钱。6.姓。7.分支;支派:支流。支队。支线。支店。8.a)用于队伍等:一支军队。一支文化队伍。b)用于歌曲或乐曲:两支新的乐曲。c)纱线粗细程度的英制单位,用单位质量(重量)的长度来表示,如1磅重的纱线长度中有几个840码,就叫几支(纱)。纱线越细,支数越大。d)用于杆状的东西:一支枪。三支钢笔。一支蜡烛。9.地支。见〖干支〗。
“乐不可支”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,小明收到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,笑得前仰后合,连手机掉进汤碗里都没发现。这种完全沉浸在喜悦中的状态,就是典型的“乐不可支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的开心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“不可支”三个字——当喜悦像洪水般涌来,连身体都支撑不住时,用这个成语就特别贴切。比如老张在社区象棋比赛连胜五局后,抱着棋盘转圈圈的样子,邻居们都说他"乐得快散架了"。
现代生活中哪里还能看到这样的场景?短视频平台上那些拆快递时手舞足蹈的博主,收到求婚钻戒时捂嘴跺脚的姑娘,都是活生生的例子。这让我想到上周在咖啡馆看到的场景:穿着西装的上班族盯着手机突然放声大笑,把卡布奇诺泼在领带上还浑然不觉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越是成年人,出现"乐不可支"的场面越珍贵。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婴儿咯咯笑的样子特别治愈——他们还不懂掩饰纯粹的快乐。有次我在公园看见老爷爷教孙子放风筝,当彩色蝴蝶终于飞上天空时,祖孙俩同时发出的欢呼声,比春天的风还要清亮。
作为语言爱好者,我发现这个成语自带画面感。它不像"喜上眉梢"那样含蓄,也不像"欣喜若狂"那般夸张,恰好处在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点上。就像上周同事收到调薪通知时,明明想保持专业形象,却忍不住用文件夹遮着脸偷笑,结果文件夹上的回形针都笑掉了。
在这个讲究情绪管理的时代,"乐不可支"反倒成了稀缺品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快乐就像春天的溪水,该奔涌时就该任其流淌。下次看到有人在地铁里对着手机屏幕傻笑,或许不必觉得尴尬——那正是生活馈赠的闪亮碎片。